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民宗动态

12个世居民族山歌手欢庆“壮族三月三”——唱支山歌给党听 民族团结心连心

2021-04-16 11:01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春暖花开三月三,壮乡人民齐欢乐;唱响山歌颂党恩,畅享小康新生活。壮族三月三,自古有歌圩节美誉。山歌,广西特色文化符号。本报联动县级融媒体中心,邀约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山歌手,通过唱山歌的形式,展现广西各民族群众脱贫奔小康、山歌感党恩的喜悦心情,呈现广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蓬勃景象。

一、嘹啰山歌歌嘹亮

南宁壮族山歌手 苏文学

扫一扫,听山歌


悠悠嘹啰,千年流韵。作为壮族山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岁月的积淀,嘹啰山歌汇聚了丰富的内容,别具一格的唱腔深受群众喜爱,古朴动人的旋律早已融入群众的生活。

今年78岁的苏文学正是土生土长的壮家子弟,也是南宁市良庆区嘹啰山歌的传承者之一。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与嘹啰山歌结下不解之缘。怀抱着对嘹啰山歌的情愫,把嘹啰山歌传承下去的梦想便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数十年来他创作了百余首弘扬正能量的嘹啰山歌,将山歌唱到田间地头,唱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加之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学唱山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嘹啰山歌传唱的行列之中?成了苏文学常常思索的问题。

前些年,为了推广嘹啰山歌,让更多的乡亲感受山歌的魅力,我就把活动进家里。每次到了唱山歌的时候,周边的歌友们就会从家里赶过来聚到我这里唱山歌。苏文学说。

经过持之以恒传承推广,越来越多热爱嘹啰山歌的乡亲们加入到了嘹啰山歌传唱队伍中来。不少年轻人也逐渐对嘹啰山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到唱歌的日子,也会参与其中。

如今,在苏文学的带领下,会唱、爱唱嘹啰山歌的人越来越多了。

山歌一首:  

良庆歌乡歌会友,

民族风情代代传;

全心全意欣颂党,

欢歌笑语乐无边。

二、汉族 以歌言志咏时代

巴马汉族山歌手 蒋兴元

扫一扫,听山歌


“我这辈子都是在唱山歌,我的人生也好比山歌一样,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歌不停,故事就不完……”76岁的山歌“王中王”、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德纳村水洞屯村民蒋兴元聊起自己与山歌的过往,很是感慨。

讲起一开始学山歌的经历,蒋兴元用“歌瘾”两个字概括。“在田间地头干活累了,三五成群就能对起山歌来,吼两嗓子,就不会停下来,山歌那是越对越有瘾,越唱越有情。”

时光交替,歌声依旧。就这样,山歌伴随着蒋兴元的成长,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广西山歌学会成立,他的人生轨迹开始和山歌密不可分。

一个偶然的机会,蒋兴元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歌唱比赛——“2006年在凤山举办的山歌大赛,我得了‘歌王’称号。”这对蒋兴元十分鼓舞。从此,各种大大小小的山歌比赛,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最难忘的还是2010年那次山歌‘王中王’大赛,那时赛场上都是广西的各路歌王,跟他们同台对歌十分精彩。”蒋兴元回忆,当年遭遇旱情,比赛选题紧扣当下,选手要立即作出一首关于抗旱救灾的山歌。他在台上感怀民生,思路如泉涌,几曲唱罢,台下掌声如潮,最终获得了山歌“王中王”的称号。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站在凤凰乡移民小区安置点前,看着身后一栋栋漂亮的楼房,蒋兴元激动地唱起了他新创作的山歌:“今年圆了小康梦,生活越过越火红;千言万语一句话,把党恩情记心中。”

山歌不仅给了蒋兴元荣誉,舞台之下,也填满了他的人生。

■山歌一首:  

从前人民受苦难,

建党为民把身翻;

海水当墨天当纸,

党的恩情写不完。

三、 心想唱歌就唱歌

东兰瑶族山歌手 蒙胜文

扫一扫,听山歌


我是12岁开始唱山歌的。我们瑶族,每逢农历五月二十九、春节都会唱山歌,布努瑶的山歌,一、二声部,一男一女,你念我唱,两个就唱起来,如果你是会唱山歌的人,你就受人尊敬。受当地风俗的影响,东兰县三弄瑶族乡弄宁村山歌手蒙胜文从小就开始接触山歌。源于热爱和坚持,他不断打磨自己的唱功,通过舞台让瑶歌被大家所熟知,经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底蕴浓厚的瑶族非遗文化传承推广。

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不惑之年,蒙胜文已经离不开山歌,农忙时边下地干活边吟唱,闲暇时跟村民搭伴联系合唱,所演唱的歌曲都是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排而成,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和积累,其唱功日益增进,并一步步把喜爱转为表演,一次次登台献艺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瑶族文化。

记得1992年,我去大化参加三月三活动,跟其他歌手比赛唱歌,赢得了比赛。外出表演得到的认可让蒙胜文更加痴迷于山歌,他觉得瑶族山歌有美妙旋律,返乡后的他号召乡里邻里的后辈来学习唱山歌,扩大瑶族山歌队伍,现在这只队伍汇集了不同年龄段的歌手。

谈到山歌创作,蒙胜文感慨道:以前我们住的是茅草房,用竹子来围、打泥巴来围。现在旧房变新房,到处是楼房。这几年政府扶持我们养羊、养鸡,我们心里高兴就唱起山歌,通过山歌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瑶家人的新生活。

山歌一首:  

幸福不忘共产党,

党的恩情暖瑶乡;

国民经济大发展,

改革又谱新篇章。

四、苗族 山乡巨变歌飞扬

隆林苗族山歌手 敖德金

扫一扫,听山歌


敖德金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人,他6岁时就开始随其父母学习苗族民歌、酒歌、古歌、月琴弹唱、口弦、树叶吹奏等技艺,从小喜爱民族山歌和各种苗族乐器弹唱。到9岁时,他就师承苗族跳坡节第十六代传承人杨启才精学了芦笙坡脚舞

每逢一年一度的苗族跳坡节,他都上台展现他的山歌、乐器弹唱及歌舞,用歌舞来歌颂党的好政策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由于他的才艺出色,先后被推选为苗族跳坡节原生态文化展示负责人,也是当地苗族文化传承人之一。他时常深入苗族民间,收集苗族古歌、敬酒歌、芦笙、月琴等原生态曲谱等,多次率队参加滇、黔、川等地民间艺术节文化展演比赛并获奖,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苗族民间艺人之一。

作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敖德金还结合当地特色,工作之余率领隆林苗族爬杆队参加海南三亚攀爬椰子树全国邀请赛并获得团体铜牌……

敖德金一直以民族文化为伴,常以苗族山歌表达脱贫攻坚带给山乡的巨变,用山歌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

山歌一首:

我的家乡在苗山,

脱贫攻坚换新颜;

产业兴旺村发展,

百姓生活比蜜甜。

五、侗族 弹起琵琶传薪火

三江侗族山歌手 石 成

扫一扫,听山歌



他随口能唱侗歌,信手能弹琵琶,上得大舞台,进得校园课堂……他就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歌手石成。1983年,生于榕江河畔侗寨的他自幼喜爱侗族文化,不仅爱好侗族琵琶歌,对侗族大歌、牛腿琴歌也十分痴迷,初中毕业后便开始拜师学艺,2019年被评为侗族琵琶歌市级非遗传承人。

初学侗族琵琶歌,石成吃了不少苦头。十七八岁时,他听闻离家不远的贵州省从江县侗族琵琶歌师吴德光技艺精湛,并乐于传艺,便决定拜其为师,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百里,风雨无阻,每天学罢又半夜回家。

老歌师只会歌音,不懂乐谱,学习时只能默默意会,不断加强练习,课后还要自学简谱知识,用侗汉双语记乐曲音调、译歌词大意。大约一年时间,石成学艺渐精,基本学懂弄通悟透各种侗族歌曲的韵律和故事,成为百里侗乡的民族文艺新星,并开始在侗乡文艺界崭露头角,不断到各地开展侗族琵琶歌传承表演与教学普及、群众文化走基层等公益活动。

石成说,艺术的价值在于展示、传承和不断创新。学成十多年来,他坚持创作不休,传承不止。先后参加贵州黔东南民族艺术下乡巡演、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三江慰问演出等,并获得广西三江乡村舞台之星等荣誉。2017年起,他开始担任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文艺志愿者,参与各类培训班授课。

侗族琵琶歌是祖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它,我希望能在传承路上做得更好,影响更多的年轻一代,把侗族文化发扬光大。石成说道。

山歌一首:

歌唱农村新面貌,

交通便利路条条;

好比芝麻开花样,

人民生活节节高。

六、仫佬族 多彩山歌美生活

罗城仫佬族山歌手 罗周兰

扫一扫,听山歌


4月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龙湖走坡广场到处是花团锦簇,杨柳依依,鸟语呢喃,美不胜收。当地山歌王罗周兰与山歌爱好者吴海云、杨安梅一同走在林阴小道上,用仫佬语唱山歌感党恩,唱出仫佬山乡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喜悦心情。

罗周兰的父亲在村里也是个颇有名气的山歌手,就连很少有人会唱的360字歌都能面不改色地一口气唱完。

10岁时,罗周兰第一次参加罗城山歌比赛就获得了第二名,此后开始频频露出锋芒,每首山歌都充满正能量。她曾获得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优秀民歌手奖、2005年广西歌王选拔赛歌王奖等奖项。2015年成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仫佬族走坡节代表性传承人。

仫佬族山歌的结构形式变化较多,唱腔丰富,达110多种,最多的有360字的唱腔。

现在我在家乡水滩小学累计培养了100多位小山歌手,我的梦想和愿望是仫佬山歌后继有人。罗周兰说道。她喜欢唱山歌歌颂祖国歌颂党,也很乐意为乡亲们服务。村里每逢有喜事的时候,罗周兰和一些山歌手都要唱山歌庆贺。她唱的山歌都包涵对生活的感受和憧憬。她想让更多的人听到原生态的仫佬族山歌,了解仫佬族山歌文化,让人们在听歌中得到快乐的享受,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山歌一首:

脱贫致富靠带头,

年年粮食大丰收;

现在人人得吃饱,

百姓生活不用忧。

七、毛南族 根深叶茂歌满坡

环江毛南族山歌手 谭艳丽

扫一扫,听山歌



谭艳丽出生在一个山歌之家,奶奶和父亲都是村里的山歌王,尤其是父亲,精通毛南山乡所有山歌的歌调,身为农民的他还编写过山歌的书籍。逢年过节、男婚女嫁、小孩满月,乡亲们都喜欢请他去唱山歌助兴。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主要居住着毛南族和壮族,所以讲毛南话和壮话的人比较多。奶奶和父亲喜欢以歌会友,所以他们经常用毛南话和壮话两种语言唱山歌。谭艳丽小时候虽然听不大懂山歌的意思,但对那婉转悠扬的歌声着了迷,父亲到哪里唱山歌她就跟到哪里,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她也学会了很多毛南山歌和壮族山歌的调子。

有一次下南乡玉环村请她父亲去唱山歌。天还没亮她就起床,要跟着父亲去,走到半路,脚上磨出了水泡,父亲背起她说道:你想学歌这是不错,要把我们毛南的山歌唱到更远的地方去。

后来她考入了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谭艳丽常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山歌。退休后,她觉得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唱山歌了,开始组织业余山歌协会,协会最多的时候有380多人,他们曾到过香港参加第一届国际山歌邀请赛,还到过北京、云南等地唱山歌。

对于毛南山歌,她有自己的理解:这是我们毛南族的根,也是我家的根,我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没了。

鲤鱼伴水水更清咧,星星伴月月更明。我们过上好生活咧,永远不忘党恩情啊咧,柳啷咧咧啷柳……”夕阳下,谭艳丽披着一身霞光在认真地教新的歌手们唱毛南山歌,她要努力把毛南山歌的根留住。

山歌一首:

我的老家毛南乡,

牛肉香味传四方;

脱贫致富政策好,

山乡飞来金凤凰。

八、我的家乡我的歌

桂林回族山歌手 白杰霞

扫一扫,听山歌


我是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希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住漓江东岸的草坪回族乡大田村。我们这里位于漓江风景名胜区,风景秀丽,山幽洞奇。但是以前我们这里却交通很不方便,正如山歌里写的下点大雨地冲光”“陡得难以迈开步

2015年,帮扶干部、驻村干部经常到我家里来鼓励我们,爸爸妈妈参加了乡里的农业技术培训,外婆办理了慢性病卡,我上学也享受了两免一补好政策,家里生活越来越好。

2019年,我家里种了柿子、油桃、西瓜、李子等农产品,获得大丰收。我们村种了很多柿子,一到秋天,拉柿子的车子一辆接一辆,村里的路也越来越宽,再后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经过我们村,这条经过我们村的道路被选手赞美为最美赛道

听爸爸妈妈说,路好走了,又近漓江,好多游客来村里游玩,乡里邀请了企业来考察,准备在这里投资。村里兴起了农家乐,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经常开怀唱起山歌来。

山歌一首:

如今家乡换新颜,

条条公路绕村边;

青山绿水游人羡,

花美果香心里甜。

九、京族 独弦拨响心中曲

东兴京族山歌手 赵 霞

扫一扫,听山歌


今年1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档文艺节目中,来自广西东兴市的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赵霞,将京族爱情山歌《过桥风吹》演绎得百转千回,让人通过她的演绎与讲解了解到其家乡东兴的美丽……

赵霞作为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3岁起先后师从广西独弦琴演奏大师何绍、陈坤鹏。我在老师的山歌里受到启蒙。尽管我可能表达不出老师们的山歌那种古朴悠长的韵味,但对于山歌里那份情感,却随着岁月的飞逝在我心底越来越厚重。赵霞说。

赵霞近年来致力于京族独弦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发展独弦琴弹奏表演,从2015年开设独弦琴艺术培训工作室,先后培养了学员500多人次。

我唱京族山歌有20多年了,还会继续唱下去。赵霞表示,她同时配以独弦琴,把京族山歌唱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人了解京族的故事。

山歌一首:

吃果不忘种树人,

喝水不忘挖井人;

党的恩情深似海,

民心向党情谊深。

十、彝族 彝家山歌不了情


那坡彝族山歌手 梁桂仙

扫一扫,听山歌


在那坡县城厢镇达腊村,每逢佳节,当地的各族同胞都喜欢通过山歌来歌唱美好生活。山歌手梁桂仙是达腊村土生土长的彝族人,自小就对当地的彝族山歌耳濡目染,这也让她与彝族山歌有较深的渊源。

提起彝族山歌,梁桂仙如数家珍:“彝族山歌是我们彝族传统文化,它主要分为情歌、酒歌、祭祀歌等,通过演唱、独唱、对唱、群体唱来表达我们彝族的情感。”

为了将彝族山歌传承下去,梁桂仙到各地寻找、拜访民间唱山歌的老艺人,拜前辈为师。她谦虚好学,通过不断积累使得学艺渐精,学懂弄通各种彝族歌曲的韵律,成了达腊村的文艺新星,并开始在群众文化舞台、文艺晚会上崭露头角。

2016年以来,当地政府启动达腊屯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新建了富含彝族民族元素的寨门等,并建起了彝族文化博物馆。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达腊村全村产业覆盖率达到95%,油茶、八角、杉木和桑蚕等产业兴旺起来,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梁桂仙说,达腊村的变化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唱山歌就想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

■山歌一首:

村风村貌大改善,

乡村振兴正当头;

壮美家园走好路,

美好生活上高楼。

十一、水族 好歌明理传四方

融安水族山歌手 李开智

扫一扫,听山歌


我出生在融安县雅瑶乡黄金村一个水族家庭。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在我们小山村尚未普及,白天村民上山下地干活,晚上唯一的娱乐就是聚集在我家门前的晒谷场围坐一起闲谈,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听到大人们时不时来两句山歌。

每晚听着大人们唱山歌,我在一旁也跟着调调学着哼起来,那时虽然不理解歌中的含义,但也乐此不疲。我的奶奶也喜欢唱山歌,经常是歌不离口。我常常翻看长辈的山歌本,遇到写得好的还摘抄下来。

久而久之,我迷上了山歌。放学走在路上、上山放牛砍柴时,我心里都反复练习着山歌的唱腔,琢磨着歌词的搭配押韵,以致于有一次边砍柴边想山歌歌词,还不留心把左手食指划了一个小口子。

除了平时能听到一些山歌外,村里谁家遇上喜事都会摆开歌台,邀请附近山歌手前来唱歌助兴,山歌一唱就是大半天,有时则通宵达旦,很是热闹。每逢这个时候我必早早坐在前排一饱耳福,直到散场。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忍不住回味山歌的韵味。

山歌,陪伴了我多年,作为一种歌唱类表达方式,歌中不仅有幽默、调侃,更多的是传播为人处世道理,起到教育听众的作用。如今,我也喜欢用山歌的形式或唱或写,向身边的人传播正能量。

■山歌一首:

党的恩情永难忘,

犹如太阳暖洋洋;

昔日贫困融安县,

如今处处换新装。

十二、仡佬族 大榕树下齐欢唱

隆林仡佬族山歌手 郭 明

扫一扫,听山歌


山歌手郭明出生在隆林各族自治县一个仡佬族小山村。小时候,她白天跟着长辈在山上劳作时常听到山歌,晚上最喜爱的事就是吃完饭到寨子里的一棵大榕树下,坐在长辈旁边听唱仡佬山歌。开始时,她也听不懂山歌唱的是什么意思,但山歌的歌曲调子很动听、优美,听了让人心里很舒畅。后来,她慢慢地听懂了歌词大意,觉得很有意义,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哼唱。

学会唱山歌后,郭明无论是上学还是下地干活,经常是曲不离口,心里都练习着山歌的唱腔,琢磨着歌词的意思,久而久之对山歌充满喜爱之情,渐渐地成为村里的山歌手。

后来,村里每逢庆丰收的偿新节,就有不少外地人到村里的大榕树下搭舞台,比赛唱山歌,场面十分热闹。每当这个时候,她早早穿上民族盛装来一饱耳福,认真听、学唱每位山歌手的歌,还把歌词记下来,不断反复学唱。就这样,她对山歌能承载的丰富内容更加感兴趣了。

随着年纪渐长,郭明对山歌的热爱从未消退。她时常想起家乡大榕树下不同家庭不同民族大家一起欢唱山歌其乐融融的情景。在她眼里,山歌更多的是传播正能量的东西,还有反映时代的精神。透过山歌让人了解到生活的景象、家乡的风貌、社会的发展等。

山歌一首:

唱支山歌给党听,

党的教育在我心;

脱贫致富加兴旺,

盼望家乡早振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