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平桂区三举措促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2022-11-29 17:13     来源:平桂区委宣传部、平桂区民宗局、生态移民发展中心     作者:曾秀文、莫江凤、杨小丽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布产业、促就业、优服务创造各族搬迁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富共维的社会结构和条件,全力绘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幸福圈

一、精准定位布产业,后续扶持有保障

充分发挥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地处城区中心优势,在周边布局现代设施农业、黄金珠宝、大数据、服装美妆等重点产业园,强化产城融合稳发展一方面,发挥衔接资金撬动作用。今年新增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280万元用于安置区周边产业园项目建设,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注入,进一步完善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等建设,提升园区投资吸引力。引导安置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资金1.65亿元购买资产收益项目2个,预计2022年受益500多万元。另一方面,发挥精准招商引力作用。将安置社区发展与全力东融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安置社区发展所需、脱贫群众就业所向,组织招商小组深入大湾区实施精准招确保引入一批能带动安置区持续发展、群众稳定就业的企业落户。近两年来,平桂区新签约企业79家,安置社区周边现有“四上”企业26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2家,可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为各族搬迁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促就业,群众增收途径

通过强化“三个模式”持续抓实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促进各族搬迁群众增收。一是强化“五个一批”就业扶持模式。通过劳务输出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举措,推动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3999户实现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年人均收入达15935.16元。二是强化点对点送工模式。联合周边企业用工需求,提供农业产业园作物采摘等易上手、门槛低的就业岗位,采取安置社区专车接送、企业薪酬日结的送工模式,实现搬迁劳动力在哪安家、就在哪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就业接送202车次,解决搬迁群众就业3000多人次。三是强化专班服务模式。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就业服务专班,提供从就业需求登记、岗位推介、到岗跟踪信息反馈、政策落实的全过程闭环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搬迁群众落实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3294人,县域内务工补贴1780人,共发放补助463.45万元

民族团结优服务社区管理成效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安置点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让安置点各族“新居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社区管理上,探索“党建网格”模式,建立安置社区党委,成立网格党支部9个,建立楼栋党小组18个,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组织架构,全覆盖建立“党支部楼栋长网格员群众”网格化治理体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名,推进安置社区管理规范有序。目前,共调解纠纷50多件,整治社区管理问题80多个。在惠民服务上,区乡村振兴局、生态移民发展中心等关键部门全员直沉社区办公,各迁出乡镇派出业务骨干驻点社区提供“农事城办”服务,创新拓展30余个惠民服务项目,推动搬迁群众办事不出社区。在教育培养上,安置社区周边配套幼儿到高中阶段学校9所,有幼儿园学位171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040个,高中学位3500个,保证搬迁子女就学需求。另外,2022年累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2场,累计培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达3763人次。在民族融合上,精心打造社区同心文化广场、设立民族文化长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居民公约,开展“社区民族文化讲堂”“党员讲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创新举办为期一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社区文化节,以中华文化浸润人心、引导风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意识,实现社区各族群众融入平桂城区生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