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侨港镇成立于1979年,是全国唯一一个安置归侨侨眷的镇级行政区划,归侨侨眷占常住人口的83%,侨属分布在海外近22个国家和地区,曾被联合国难民署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近年来,侨港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侨乡特色,创新工作举措,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由镇内向海外延伸,探索出一条具有侨港特色的民族工作之路,先后获评“全国侨务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政治上团结统一的共同体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在侨港镇的发展历程中,侨港镇党委充分发挥着基层龙头作用,统筹抓好党建引领向海经济、向海治理、向海固边,持续拓展延伸“海上党旗红”党建品牌价值链,推动实现党建强、产业兴、侨心聚、海疆固。近年来,侨港镇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创造性地建立“海上党旗红”党建机制,把党建工作、民族工作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大胆打破传统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单一模式,着力探索“支部建在船上,堡垒连在线上”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依托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旅游服务、协会组织等资源优势,在海上建立党支部,让红色党旗飘扬在每一寸蓝色的国土上。为丰富渔民党员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培养归侨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用红色基因灌溉民族团结石榴树根深叶茂。侨港镇将党务工作与侨务工作、民族工作紧密融合,结合沿海沿边的特点,采取“侨桥红”大讲堂、“民族团结进渔船”方式,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政策宣讲等主题学习,引导渔民在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看齐,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侨港镇党委先后组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500余场次,上渔船宣讲1000余次,覆盖渔民群众5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了让渔民党员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共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二、坚持发展为要,凝聚经济上共同富裕的共同体路径
侨港镇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依托港口码头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捕捞和文化旅游产业,抢抓沿海开放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立足资源禀赋,逐步由单一的渔业生产结构发展形成以渔业生产为主、海产品加工为辅,服务业比较繁荣的经济格局,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了从荒滩变“金滩”的华丽转身。侨港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探索新渔场,开拓深海域,推行“人工鱼礁+深水抗风浪网箱+底播养殖”模式,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拓展渔业深加工贸易体系,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截至目前全镇拥有渔船2000多艘,实现年水产品产量26.3万吨,渔业总产值42.08亿元,渔货交易量超30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随着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侨港镇依托侨资企业打造北海市首个“归侨侨眷”电商孵化基地,引进鲜到家、北鲲等近10家电商直播公司,培育孵化100多名主播,全年海产品网络销售额超3亿元。现如今,侨港镇已形成以渔业生产为主、海产品加工为辅、服务业繁荣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的发展让广大归侨群众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带来的“红利”,不断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侨港镇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挖掘侨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美食文化,依托侨港风情街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打造“吃住游乐购”在侨港的消费新格局,激活侨港浴场海滩夜经济,获评国家AAAA景区,年接待游客1600多万人次,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坚持传承融合,厚植文化上美美与共的共同体内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侨港镇通过挖掘传承利用地方归侨文化,凝练了疍家文化、美食文化、海洋文化、家国文化中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符号,将民族性、乡土性文化融入中华民族整体性、全局性的价值。侨港镇先后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归侨侨眷文化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加强对“家国文化、疍家文化、美食文化、海洋文化”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传承人文力量,涵养家国情怀。开海节、扒龙船、疍家婚礼、咸水歌、叹家姐等疍家传统风俗均被列入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依托侨之家“声入侨心咸水歌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通过歌舞表演、编唱咸水歌、民族饮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发掘与传承疍家非遗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不息,民族团结石榴花常开长盛。侨港镇用丰富的民族文化滋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成功打造出了侨港特有的民族节庆品牌、民族文化精品,推进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更是培养了归侨群体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坚持民心相通,强化社会上互嵌互融的共同体意识
民心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本,华人华侨与祖籍国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且熟悉当地制度、文化,是推进民心相通的天然桥梁与纽带。侨港镇归侨侨眷的海外亲人遍及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四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侨胞既是侨乡发展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对外宣传中国的重要窗口。侨港镇以侨为桥,主动团结海外侨胞,抓好平台载体创新和典型示范引领,广泛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每年常态化举行海外华侨恳亲大会、“祖国我爱您”“一碗国庆面 浓浓归侨侨眷爱国情”主题活动等,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海外侨胞,厚植侨胞情谊。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侨港镇党委政府积极号召归侨侨眷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整个侨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网。退休老党员老归侨吴景新每晚雷打不动准时到防控点参加值守;侨资企业广西海洋集团捐款10万元支持抗疫;青年侨眷黄国进“掏空家底”把自用的3000只医用口罩倾囊相助,各界归侨侨眷捐资捐物累计100多万元;发出《致疫情期间海外华人华侨的一封信》,召开侨界疫情防控座谈会,交流分享抗击疫情的事例和感受,将国内抗疫做法、成效等实时转发给海外朋友圈,向其他疫情严峻国家的同胞伸出援手,不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2022年,侨港镇打造海外侨胞联谊基地,为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搭建沟通交流、联络联谊、开展文体活动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交友交心活动,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讲好中国故事、侨港故事。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侨港华侨历史展览馆,大力挖掘、整理侨港各族交融发展的历史事实,收集相关史实资料,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全面展示侨港被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和新时代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韧劲,激发归侨群众和海外侨胞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坚持服务至上,打造治理上共治共享的共同体格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侨港镇以基层治理和服务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群众需求为导向、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建立起科学化的治理模式,致力于解决辖区内的事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和社会治理问题。通过实行“一网统管”,统筹全域、统管行业、统领服务,吸引侨界人士加入到协商议事会、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疏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力量融聚、问题共治、成果共享,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层治理服务融合发力,激发民族团结石榴籽籽籽同心。2019年,侨港镇以水产协会和调解室为依托,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室,构建起“1+3+N”依法调处矛盾纠纷“全链条”体系,创新运用“凉茶调解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出镇。据统计,侨港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室截至目前共接待归侨侨眷、渔民群众咨询及来访3000余人次,成功调解案件25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主动履行率达98%以上,涉及金额6900万余元,调解金额5800万余元。工作室“枫桥经验”做法被中央及各级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工作室负责人吴方权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广西北海侨港镇成立于1979年,是全国唯一一个安置归侨侨眷的镇级行政区划,归侨侨眷占常住人口的83%,侨属分布在海外近22个国家和地区,曾被联合国难民署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近年来,侨港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侨乡特色,创新工作举措,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由镇内向海外延伸,探索出一条具有侨港特色的民族工作之路,先后获评“全国侨务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