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巩固拓展桂粤湘三省(区)四市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会议成果,进一步推进湘桂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协作进程,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湖南江永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湖南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以推进“六个同心共建”工作,探索建设湘桂省际边界四县(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
一、同心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宣教大格局。一是联合开展理论研究基地建设。依托各级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理论研究和设置主题班次,富川、江永、江华、回龙圩四县(区)每年依次轮流主办学术理论研讨活动,邀请但不仅限于协议框架内的县(区)代表参加,为同心共建湘桂省际边界四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四县(区)自然人文景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三是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在宗教界人士和信众中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四史”学习主题教育,引导毗邻地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同心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完善毗邻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加大对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三是组织辖区毗邻乡镇、村屯依托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姓宣讲”等活动。四是富川、江永、江华、回龙圩四县(区)每年依次轮流主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歌咏、民歌大赛等,进一步增强当地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同心共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深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二是增强区域路网联通,统筹民族村寨供水、供电、排污、房屋建设,使民族村寨风貌不被破坏。三是用好用足湘桂两省(区)惠农、支农政策,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协作模式。四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一同呵护两省边界绿水青山。
四、同心共促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积极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实践活动。二是组织开展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石榴花开一家亲”毗邻地区青少年“手拉手·石榴籽大讲堂”等活动,组织毗邻地区各地中小学生结对,开展书信往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设立毗邻地区民族文化交流艺术节。组织举办文艺表演、舞龙、民族传统体育、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文体比赛系列交流活动,鼓励示范带内的乡镇每年轮流作为主办方,邀请辖区内的行政村组队参加。四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鼓励联合举办毗邻地区各族群众就业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各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对接衔接机制,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五是共同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创建工作品牌,推进创建工作精准化、常态化。力争实现小切口大示范的带动作用,形成湘桂省际边界四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纵深拓展。六是加大对外宣传,深入挖掘整理各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典型案例,并进一步提炼精髓,升华内涵,树立形象,以示范典型小故事体现民族大团结,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五、同心共建基层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一是把民族宗教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纠纷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工作纳入四县(区)协作范畴。二是定期或不定期联合组织开展民族宗教领域工作排查,定期举办省际平安建设协调和经验交流会,将问题发现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六、同心共防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完善毗邻地区各个部门参与的协调处置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机制,加强信息情况沟通交流,着力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维护毗邻地区团结稳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