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保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构建“三个体系”、做好“三个衔接”、强化“三个一批”,着力打造为各族群众搭建就业创业新平台、拓展就业新空间、提供服务新便利,推动各族群众深度互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一是构建“三个体系”,拓展就业新空间
构建帮扶政策体系。把就业作为制定政策、扩大收入的重要“导向”,在扶持对象、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补助性、奖励性等就业政策额度。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就业补助资金5821.62万元,为劳动者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构建多元服务体系。全县按照村、乡、县三个层次的纵深推进,以“稳就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充分就业。加强全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信息系统改良、业务流程再造、惠民政策完善、办理权限下放、队伍能力提升等措施,实现自治区、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本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构建就业培训体系。以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为培训对象,实施全员培训,组织德保县内有培训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期,培训城乡劳动力1791人,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1107人,助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二是做好“三个衔接”,提供服务新便利
做好政策扶持与促进就业相互衔接。进一步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的鼓励扶持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明确责任分工,畅通落实渠道,简化办理手续,强化资金使用管理。今年以来,出台“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12条”、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社保补贴、新招用员工补贴、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县域内劳务补助等稳就业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做好就业服务与引导就业相互衔接。以“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为载体,持续不断开展“四季引流”系列主题招聘活动,保持招聘市场热度,面向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岗位推介、就业指导服务。目前,德保县共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30场次,邀请用工企业696家,提供就业岗位23203个。
做好就业援助与稳定就业相互衔接。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简化就业援助程序,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长效化、规范化管理,降低长期失业人员比例,提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质量。目前,德保县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1人,落实岗位补贴共计64.43万元;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6人共计3.71万元。实现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强化“三个一批”,搭建就业创业新平台
强化帮扶车间吸纳一批。按照“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群众增收为目的”的思路,积极开展“乡村就业工厂”评定工作。目前,德保县实有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4家,吸纳劳动力就业289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525人;有序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升级3家,带动就业总人数1134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人数109人。
强化乡村公岗兜底一批。积极探索相继推出了“党建+公岗+物业”“零工市场+公岗”等多种公益性岗位模式,用好用“活”乡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多领域开发村级就业社保协理员、生态护林员、河长助理等乡村公益性岗位,让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稳定增收。今年以来,德保县累计开发村级就业社保管理员、生态护林员、河长助理等乡村公益性岗位4265个,安置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4008人,为脱贫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困难。
强化创业带动就业一批。从改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入手,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返乡入乡创业,带领引领就业创业本土化、增收致富长效化。今年以来,德保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奖补、带动就业补贴1652.4万元,直接扶持创业和带动就业886人,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