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桂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民委、自治区“三项计划”工作要求,印发《百里漓江石榴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相嵌入式城市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五个抓手”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有效实施。
专项行动有序实施解决各族群众就业困难。积极争取“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行动等活动启动仪式落地我市,解决资金困难,提升活动规模和成效。2023年,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行动以来,全市累计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339场,提供岗位41.0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83万人次。其间,“就业送岗大篷车”活动覆盖全市8个县(区)4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彩页、企业招聘手册等宣传资料4500余份,提供政策咨询160余人,深受群众欢迎。
省(市)际劳务协作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设立桂林驻粤劳务工作站,加强与广东地区人社部门协作交流,适时联合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联合开展专车、专列“点对点”送工服务,联合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培训,增强桂林籍劳动者赴粤务工增收概率。2023年以来,桂林市与广东省各地市开展劳务对接11次,联合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4场,联合开展专车、专列“点对点”送工服务57车次,恭城开出全国首趟少数民族自治县送工专列,共计输送桂林籍劳动者赴粤务工3032人次。加强市际劳务交流协作,开启柳州、贺州、桂林三地协作模式,目前累计与协作市(县)开展劳务对接10次,通过联合开展企业用工信息发布、直播带岗、专场网络招聘会等活动,为3271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17031个,组织输送1302人。
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各族群众本领促发展。围绕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截至今年10月,累计培训23965人次,其中,养老行业、婴幼儿照护行业、家政行业累计培训3883人,其中育婴员1347人,保育师914人,母婴护理(月嫂)934人,养生推拿688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培训,今年累计培训 11352人次(“八桂家政”7727人,“八桂建工”719人,“八桂米粉师傅”1446人,“漓江导游”187人,“桂林美业”649人,“桂林油茶师傅”649人)。围绕特定企业的规模化用工需求,强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每年定向为安科讯等重点企业培养输送千名以上技能型人才。
各族青年就业服务有效落实助力引才留才。编制和实施《桂林市青年人才留桂林就业创业计划》,2022年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101场,累计9.82万人次毕业生投递简历,达成就业意向近1万人,已募集见习岗位4903个,留桂林就业的青年人才人数总量连年持续上升。2023年,2次在广西就业相关工作会议上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典型发言,全区首个线上求职创业补贴申领和服务系统,已被全区教育系统推广。2023年7月中旬以来,已完成13278名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摸排登记,摸排率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到100%。
机制完善构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桂林探索了全覆盖、多维度、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模式,建立起了“双网格长”“双向管理”“多部门联席会商”“社会各界参与”四项机制,完善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党的政策“宣讲平台”、办实事的“服务平台”、知识技能的“充电平台”、矛盾纠纷的“调解平台”、民族融合的“交流平台”、凝心汇力的“党建平台”等6项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架起了政府与各族群众的“连心桥”。会商公安、民宗、民政、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定期召开“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联席会议,逐项解决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诉求和困难,定期举办消防安全、防电信诈骗、普通话等各类培训,2023年共计举办12期,培训1200人次,帮助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