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与越南高平省茶岭县雄国镇接壤,村部所在自然屯排干屯是国际性口岸所在地,享受“关外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护龙村按照“大党委”模式,统筹市商务局、龙邦海关等9个驻地单位(企业)党组织与9个抵边村探索国门党建联盟建设,推动区域内党组织联创联建,联合戍边、联合管控、联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大发展。
联合戍边,筑牢守边意识。依托边境十二道门、烈士墓、其龙哨所等红色传承基地,教育党员、民兵、村干牢固树立国防意识;村里选出年轻力壮的党员成立护碑、护边巡逻队,结合“三个一”党建品牌活动(每月升一次国旗、唱一次红色歌曲、开展一次巡逻),通过讲述界碑的故事,筑牢守边固边护边意识;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在党员重点户家中悬挂党员岗位牌,宣讲爱国固边故事,让老党员讲党史、说故事,通过身边发生的自卫反击战的启示教育,进一步加强边民爱国情怀,切实提高群众守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实现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
联合管控,创建平安边境。按照“边境形象我来树,边境致富我来带,边境就业我来管,边境产业我来抓,边境设施我来建,边境国土我来守”的目标,村党总支结合“文秀先锋号”创建工作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设立带头致富岗、产业帮扶岗、纠纷调解岗、政策宣传岗、卫生监督岗和边境巡逻岗六个岗位确保全村所有的党员都能发挥作用。当前,全村有30多名党员、村组干坚守边境通道卡口,实行24小时日夜值守,维护边境的安全稳定,全力守好国门防线。同时,严格落实民族宗教网格化排查工作,以屯为责任区域,充分发挥屯级党支部和先锋党员作用,有序落实辖区民族宗教工作职责。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摸排、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传,促进社会稳定。
联合调解,构建和谐边境。护龙村总户数281户,其中有越嫁女80户98人,占全村总户数29%,涉外民族关系较为复杂。为此,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护龙村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设有专门调解室一间,调委会成员主要由村干部组成,现有成员7名。近三年来,护龙村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共调处民间纠纷13件,各类民间纠纷得到及时解决,对维护边境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平安龙邦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同时,村调委会积极探索涉外民间纠纷调解方法,在村调委会基础上设立了“中越边境涉外民间纠纷调解点”,为涉外民间纠纷调解创造一个协商平台。因纠纷调解成绩突出,村调委会荣获上级有关部门多次嘉奖。得到“和谐村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会”“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涉外民间纠纷调解点的成立,及时有效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联合发展,实现兴边富民。护龙村依托龙邦国际性口岸建设,在边贸产业、开发开放等方面下文章,推动民族团结与边贸经济融合发展。一是推行“联盟+征拆”,稳步推进口岸建设。发挥国门党建联盟作用,推行“一联四同”工作法,把党建工作与征地拆迁“四同步”(即将组织联建与重大项目建设同谋划,将党员培育与重大项目建设同推进,将品牌活动与重大项目建设同开展,将区域矛盾与重大项目难题同解决),通过党建联盟联席会,破解征拆难题。组建33个党员先锋队,与市直工作组一起,围绕征拆工作设置“四大党员责任岗”,凝聚合力实现征地拆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旅检大楼改扩建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助推开发开放。二是推行“联盟+边贸”,实现互助共富目的。以国门党建联盟为载体,定期组织联盟单位到抵边村开展边民互市贸易培训,提高互市效率;组建边民合作社,设立国门先锋岗位,实行“一帮多”结对帮扶和党员代办制,同时组建运输组、互助组、装卸组,安排落地加工等就业岗位,增加边民收入渠道,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目前,全镇12个村街均成立边民合作社,通过边贸互助,边民人均月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