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桂林市以“筑”为引 谱写各族互嵌发展新华章

2023-12-08 15:21     来源:桂林市民宗委     作者:常勇林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桂林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质提档。

筑牢三交互嵌基石,搭建真情服务连心桥。一是全面开展创建。全领域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七进”基础上创新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进两新组织、进窗口单位,评选命名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80个,建立41个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二是扩大交流平台。“以服务促管理、以真促进融合”作为工作思路,打造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这一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实做细服务管理,把中心打造成民族团结连心桥,帮助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学习、职业培训、就业等问题,促进各族民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龙胜县里排壮寨候光祖一家105个民族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生动故事,是桂林各民族互嵌融居、和睦相处的典型代表。三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建成全区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完成120“同心文化广场”建设,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形成大宣教格局。2023年,桂林市“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加人员破百万,全国500余家媒体转载播报。四是积极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印发《百里漓江石榴红·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实施方案》,举办“百里漓江石榴红·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实施方案”启动仪式;与新疆、台湾花莲县等地学校开展跨区域交流活动,参与学校达100余所10000余人;20239月市民宗委组织20余名各族青少年学生奔赴内蒙古兴安盟开展“山水相逢 同心筑梦”线上线下万千青少年交流活动。

筑牢基层治理基石,走出社会管理新路子。一是“双网格长”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安排7名热心公益的少数民族群众为网格长,与原有的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社区工作生活线上群,形成“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二是“双向管理”机制提升精准服务。少数民族输出集中地政府派驻工作人员在中心办公,实现原籍地与居住地联合、服务管理无缝对接,做到生活动态实时关注、困难需求及时解决。三是“多部门联席会商”增强为民办实事能力。邀请市民政、教育、市场监督管理、卫健、环保及城管等相关部门,切实推动各族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项项有结果”,打开为民服务的新通道。四是“社会各界参与”拓展服务面。积极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当地生活。新疆维吾尔族同胞热合曼2001年落地桂林,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所经营的美食城从最初的10平米拓展到300余平米,每月净收入破万,从桂林的“异乡人”变为了“故乡人”。

筑牢共享发展基石,奏响融合发展交响曲。一是党的政策“宣讲站”。中心成立临时党支部,开设“石榴籽课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开展多种形式的正能量主题宣传教育,2020831日,一辆皮卡车行驶到加油站时突然起火,在附近经营烤肉店的穆太力普·库尔班挺身而出,迅速组织两名员工对已连续发生3次燃爆的皮卡车进行灭火,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后3人被桂林市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二是办实事的“服务站”。推出就业、就学、医疗、社保等便民举措20余条,协调成立爱心基金三是知识技能的“充电站”。聘请辖区老师,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举办就业技能、安全防范知识等各类培训、讲座共计150余场次,培训人数3500余人次。四是矛盾纠纷的“调解站”。成立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派驻公益律师进驻中心提供免费咨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20229月,由于穆太力普·库尔班的普通话沟通困难,无法正常参与庭审活动,桂林市少数民族中心通过石榴家园网视频连接平台,与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庭远程办公线上开庭并为其提供实时翻译,顺利完成调解内容,为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4.3万元。五是民族融合的“交流站”。在春节、“三月三”、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少数民族群众组织抗疫志愿者小分队,并自费慰问抗疫一线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202210桂北多地突发山火,中心发出援助号召进行支援,在桂林经商的维吾尔族同胞、民族团结进步范街的各族街坊积极响应、慷慨解囊,为受灾地区捐赠现金34100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