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优势和作用,全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深百协作促进各民族互嵌发展。加强粤桂对口协作,联合出台《深圳市与百色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不断深化资金帮扶、人才交流、企业帮扶、劳务协作、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对口帮扶协作,推动东西部互嵌式发展。健全加强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民族工作联动机制,构建互嵌式发展体系格局;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设立村级民族工作服务站,推动各族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搭建各族青少年交流平台。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举办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十四期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赛等活动50场。开展“石榴花香飘边关”行动,举办民族团结杯青年交友联谊会、青年足球友谊赛、青年歌手大赛、“石榴籽一家亲”“石榴花开成长路”“石榴花开青春梦”等各类同心营主题交流活动200余场次,新疆、西藏及港澳台等各族青少年4.2万余人参加,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间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制定出台《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充分融合,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当地群众和游客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打造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主题公园、饭店等场所,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魅力,在弘扬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举办桂滇黔三省区十市州民族服饰展演、陀螺邀请赛和爬坡杆展演活动等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系列活动,促进接边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举办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艺术节暨“百香百色”文化旅游品牌系列活动,打造一批涵盖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的“百香百色”品牌;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桂滇黔欢歌·唱响万峰湖”山歌赛暨泼水节活动,“百村千人赛山歌 万人欢聚踏歌来”原生态山歌赛,“布洛陀之夜”民俗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等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相促相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