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新归屯入选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名单,近期获得了自治区300万元的补助。”5月21日,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新岭村干部韦张飞高兴地说,村里打造了灵龟宝山乡村旅游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覃塘区从增进文化认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生态和美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五个家园”建设落地见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覃塘区先后获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该区获评自治区、贵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共61处。
一、以文化人,培根铸魂
覃塘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属桂林郡布山县。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培根铸魂。”覃塘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兼)黄信明说。
覃塘因荷而美,因荷闻名,“荷文化”底蕴深厚,各族群众像莲藕一样根连根,心连心。近年来,该区持续举办荷花节、广西三月三等一批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在今年覃塘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该区从10个乡镇精选山北投壶、石马凳龙、龙湾傩戏等16个布山文化习俗进行集中展示,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覃塘区三里镇三里社区是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通过保护利用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2023年至今,这里累计接待各级参观团体280批次1万余人次,其中有不少是学校师生团体。”罗村会议旧址讲解员李思磊介绍说。作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里正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来开展研学活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此外,覃塘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苗子”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宣传阵地作用,讲好中共贵县首任县委书记陈培仁等革命前辈故事,推出壮族歌剧《陈培仁》、教育纪录片《岁月永恒》等红色文艺精品。
该区还打造了贵港首个红色主题公园、民族文化风情街等精品民族旅游景点;成立同心文化艺术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中心,打造产业园区“红石榴”家园等一批教育实践基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生态和美,安居乐业
走进覃塘区龙凤覃建禄茶场,放眼望去,茶树漫山遍野,一行行茶垄青翠欲滴,采茶工人穿行其间,手法娴熟地采摘茶叶。
“采茶旺季,茶场会从周边村庄雇约200名采茶工人,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50多元。”该茶场负责人李庆欢说,茶场还带动周边150户村民种植茶叶800多亩,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覃塘区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让覃塘毛尖茶成为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的摇钱树。该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规模以上茶企业20家,年产干茶2500吨,年产值达20多亿元。
龙凤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荷美覃塘核心示范区、覃塘毛尖茶园坐落其中。近年来,该村以民族特色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化农业、旅游带动三产收入,实现村屯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村里拥有规模种植茶叶5000亩,莲藕3000亩,产值超1亿元。荷美覃塘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消费10亿元以上。
这是覃塘区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打造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镇,让各族群众在美丽家园安居乐业的一个典型。
目前,覃塘区推进建设了10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宜居宜业共同富裕和美乡村示范村(屯)。覃塘街道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姚山村等5个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龙马村获评2023年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各族互嵌,交融发展
儿童之家、红色书屋、红白事服务中心……在覃塘区荷塘社区布山移民安置小区,各种服务中心都有专门的活动空间,里面设施一应俱全。
荷塘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曾阳红说,该小区居民都是从各乡村搬迁过来的脱贫户。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生活,社区打造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等9个便民服务中心,可及时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此外,荷塘社区还经常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辖区内民族工作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例,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在覃塘区,像荷塘社区这样各民族互嵌、和美生活的社区、乡村还有许多。这得益于该区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大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覃塘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按照自治区党委‘五个家园’建设行动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动‘五个认同’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愈加深入民心。”覃塘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颖彬介绍,覃塘区将持续以“荷”为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荷美覃塘布山那乡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民族工作特色品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奋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的“覃塘画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