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灵川县奋力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

2024-11-08 17:30     来源:灵川县民宗局     作者:卫多娜、朱艳玲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灵川县东、南、西三面环抱桂林市,为历代“楚粤往来之要冲”,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造就了灵川县汉、壮、瑶、侗、回等31个民族交错杂居、融合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灵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全力助力示范区建设。

一、践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社区抓起”理念,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和美安顺

一是打造可见可感可学模范单位。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家园”为支撑,撬动各社区(村)、单位的创建热情,参照“五个家园”内涵和目标任务,将“铸牢”融入提升各项工作,涌现出用“微治理”升温“大幸福”的九龙社区、环境和产业双优的山口村、以“和雅”育人的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用团扇承载传统文化的桂林集扇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典型,辐射带动各行业学“铸牢”、讲“铸牢”,争做“五个家园”模范。2024年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现场推进会在桂林市召开,灵川县潭下镇山口村被选为现场参观点。二是实施社会治理“固本强基”工程。实施市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改造无物业、老旧小区50余个、背街小巷12条。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智慧警务、智慧小区、智慧乡村等“智慧”系统覆盖率,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三官一律”“一村一辅警”等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三是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社区(村)环境。优化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62户,整合推进398个老年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在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儿童娱乐区,受益老人孩子7万多人。依托“三月三”等民族节日举办社区(村)群众文体活动120余场次,增进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间的相互交流。开展企业用工“春风行动”,推进社区与辖区企业联动设立“妈妈岗”,同时,设置便民摊位714个,为4000余名各族群众解决就业。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发挥其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方面的重大意义。

二、主动融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文旅、精神文明实现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践行“两个保护”。持续开展4·25漓江保护日”系列活动完成青狮潭水库区域专项治理,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央视专题直播首届“渔开兆丰年”开渔活动。成立灵川“二郎神”民兵排,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保护漓江新局面。加快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入选广西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试点县二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提升三大工程,拓展全域旅游空间。深挖特色文旅资源,推出“红色+廉政”、“红色+绿色”、“红色+古村落”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各类观光农业园104个、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67个。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百强县。三是培育县域社会现代文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大圩古镇码头文化、桂北农耕文化、大境斋茶文化、瑶医瑶浴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施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落户灵川县九屋镇。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福”字文化等中华文化符号,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三、用好民族共性彰显和合之美,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广泛开展铸牢宣传教育。落实两个“纳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县委常委会和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促民族团结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铸牢工作进思政课堂、班会,进县、村干部培训班,统战部长、各级党委书记作“铸牢”讲座、讲“铸牢”故事成为常态。利用广告横幅、大喇叭、新媒体宣传铸牢工作,同时,将中华文化巧妙植入城乡建筑,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浓厚氛围。二是凝心聚力开展铸牢工作。全县各单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主责主业相结合,主动优化管理服务、主动助力乡村振兴、主动增设少数民族语言岗等相关的涉民族事务,主动开展主题活动。建成1个市级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中心、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创新基地。选树出“四暖”税务部门、山歌普法司法局等一批先进单位,多维度引领社会民族团结风气。三是提高各族群众满意度。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期增速6%。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普惠供给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党支部帮扶联系困难群众”专项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16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实施乡村“足不出户办审批”试点,深入推进“跨省通办”“全区通办”异地办理模式,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100%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