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灵川县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4-12-06 17:35     来源:灵川县民宗局     作者:李灵娟、李明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灵川县深入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三个课堂”为抓手,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互相学习帮助,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打造凝聚共识“教学”课堂

一是创造交流团结“优环境”。统筹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投入资金180余万元,改善民族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学校设置和教学组织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同校、混合编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创造有利于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共同学习生活、团结友爱互助的环境条件。二是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铸牢”专题教育课,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通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贯穿于团课、主题班会、队日活动等日常德育活动中,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教育,形成“铸牢”课与其他学科互补衔接的宣传教育模式。

二、打造文化浸润“载体”课堂

一是提升校园环境新载体。突出“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培育打造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大圩镇中心校等一批可观可学可感的“铸牢”特色校园,全县打造了40多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充分利用“五个一”(一面墙、一个角、一条廊、一轩栏、一方园)以及大境瑶族乡、兰田瑶族乡民族学校民族文化长廊展陈56个民族的绚丽服饰、多彩节日庆祝形式、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等,立体呈现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二是发挥红色基地活载体。依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灵川县路莫村军需物资转运站纪念馆、桂北人民武装斗争纪念碑园、岭尾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重走长征路”、“沙场秋点兵,青春正飞扬”为主线的“开学第一课”“暑假前的最后一课”等活动,以鲜活的红色文化和斗争事迹,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领会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三、打造研学活动“实践”课堂

一是在丰富活动中教学。以交流为纽带,以团结为核心,开展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丰富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品味灵川魅力”团扇制作、“书香润校园 美育浸心灵”书法展示、“茶艺文化进校园 传统美育润童心”茶艺展示、“红领巾爱祖国”小小讲解员讲故事比赛、《武术操》《足球——正脚背点球》等特色民族体育运动、“甘棠小厨神”“妈妈老师”等糖油粑粑制作、“木工坊”“编织课”走进课堂等,开展各类实践活动200多场,将中华传统文化、非遗项目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二是在多彩研学中育人。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探索打造爱家乡、看气象、强军3条路线设置大圩东漓古村“旅行+乡土文化+劳动实践”天之信气象基地“气象+军事”九屋江头基地“廉政文化+历史文化”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育苗”行动计划的全过程。目前,全县32所学校和13个研学基地签订协议49所学校39529名学生到县域内研学基地参与实践教育活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