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主线谋创新、上下联动齐发力,立足民族地方实际,以打造“共育苗山石榴红”人大民族工作品牌为抓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任务贯穿于人大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各个方面。
(一)发挥民族文化凝心聚魂功能,打造一批“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以人大代表为骨干,以民族文化为纽带,利用山歌传唱、主题宣讲、火塘议事、榕树课堂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150多场次,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和互嵌式发展。把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打造了“双促”(民族文化促旅游产业发展、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地20个,在化解矛盾纠纷、引领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群众作用,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站。进一步拓展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制定完善工作职责制度,组织驻站人大代表进站轮值,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和农村社区公益活动、宣讲党的民族政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议案和意见建议,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站。全县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大代表工作站25个,成为人大代表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需、带民富的工作平台,架通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三)发挥人大代表植根人民的优势,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岗。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好代表职责,引领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民族大团结的和谐乐章。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大代表示范岗,亮出代表身份,明确职责任务,在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文旅融合、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带头示范、引领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奉献。全县共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大代表示范岗65个,树立了一批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人大代表先进典型。
(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营造一个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快民族立法进程,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4个,制定出台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管理办法》,启动了《融水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修订和《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条例(暂定名)》立法调研等前期工作,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宪法日”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单行条例宣传力度,印发《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和斗马文化保护条例》,并广泛宣传,《广西日报》《广西人大》《广西民族报》《柳州日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