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龙州县以“四个致富”有形有感有效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2025-01-10 10:00     来源:崇左市民宗委、中共龙州县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姜通益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龙州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甘蔗、坚果、养牛、务工“四个致富”行动,走出一条特色引领、业态丰富、联农益农的产业发展之路,有效有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兴、边民富,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一、实施“甘蔗致富”,巩固支柱产业。一是巩固糖料蔗产业地位。推进甘蔗种植增面积、增大户、增产量、增效益“四增行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1.63万亩,2024年种植甘蔗54.41万亩;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单产,全县实施甘蔗水肥一体化14个共1.08万亩。2023-2024年榨季入厂糖料蔗236.15万吨,带动15万余蔗农售蔗总收入12.17亿元。二是推动果蔗产业提质增效。依托龙州县水窿果蔗产业示范区,持续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分别引进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桂果蔗2号”、广州甘蔗所“黄金果蔗”2个新品种,2024年果蔗种植面积达2.45万亩、产蔗量预计23.5万吨、总产值超3亿元。三是加快推进糖业“二次创业”。利用丰富甘蔗渣资源,引进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可处理甘蔗渣40万吨、年产值约15亿元。全县现有三家造纸企业,年处理蔗渣浆30万吨。同时,在逐卜乡三合屯成立板要红糖分公司,创建“逐卜万象”古法红糖品牌,实现年产红糖25-30万斤、产值250万以上,有效带动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二、实施“坚果致富”,壮大特色产业。一是打造坚果全产业集群。2014年以来,全县推广种植坚果,采取统一育苗供苗和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目前全县累计种植约16万亩坚果,总产量约4.3万吨,加工产值约5亿元,辐射带动3万多农户户均收入1.66万元以上。二是加强良种选育及品控管理。加强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种坚果新品种--“热桂一号”,推广“主栽80%‘桂热1号’、配栽20%OC、695、A16”良种配种高产模式,全县“桂热1号”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90%;强化坚果品控管理,推广蜂蜜授粉技术,引入蜜蜂6600余箱授粉2万亩,提升亩产量、降低虫果率,全县虫果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构建“农户+收购点+企业”经营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12个坚果收购服务站,创建“果农—服务站—加工厂”直通模式,稳定收购价格,规范坚果收购秩序。全县共培育坚果加工企业5家,推动形成坚果种植、品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24年累计加工坚果(青皮果)2.45万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各族群众收入水平。

三、实施“养牛致富”,打造富民产业。一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出台《龙州县加快“百千万”户养牛产业发展助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023年以来落实补贴资金680万元,落实农业保险承保肉牛2768头、保险额度3321.60万元。推广养牛贷款整乡(镇)整村(社区)授信服务模式,提供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59.24万元。二是探索庭院养牛新路径。以“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广“户投户养”“村投民养”“委托代养”三种“庭院养牛”模式。“户投户养”、“村投民养”、“委托代养”三种模式一年最高可分别为农户增收约4.5万元、18.5万元、1500元。三是延伸养牛全产业链。围绕“种、养、加、销”一体化,形成“秸秆—养牛—制肥”“奶水牛养殖—挤奶加工—乳制品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秸秆饲料化产业链,全县已培育收储主体4家,年收储秸秆可达20万吨;发展挤奶加工产业链,目前全县存栏优良奶水牛2900多头,可实现日挤奶1000头,日产奶量约10吨。

四、实施“务工致富”,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开展就业“暖心”服务行动。组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企+网格”就业服务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3班1190余人次;2024年以来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线上和线下微型招聘会5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共计6630余个,有效减轻各族群众就业压力。同时发放脱贫人口就业交通补贴834.48万元、稳岗补贴1577.18万元。二是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培育就业帮扶车间增加务工岗位,全县58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数共3180人;按需开发公益性岗位,助力全县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实现就业3395人;深化粤桂劳务协作,2024年“点对点”送工入粤企281人,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含监测户)外出务工就业26680人。三是实施“归雁计划”促返乡创业。出台产业扶持、创业补贴、金融资助等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引导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024年共开展创业培训11期448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笔1170万元,落实就业创业补助183.33万元;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支持“留雁人员”创建合作社,全县共有15名返乡人才领办或创办合作社,有28名乡土人才带技入股村级合作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