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瑶”是我国瑶族稀有支系,现有人口1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平桂区,有6个行政村,曾经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地区,2020年与全国全区一道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实现一步跨千年的沧桑巨变。近年来,贺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土瑶”聚居区发展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五个家园”建设,加快推动“土瑶”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目前,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金竹村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鹅塘镇槽碓村获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沙田镇新民村、鹅塘镇槽碓村等3个村获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在槽碓村打造平桂区第一家村级党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民族理论政策,累计举办专题培训10余期,辐射周边3个“土瑶”村,100多名党员及4800多名群众受教获益,进一步推动“五个认同”的增强和“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结合“土瑶”各村各片区网格距离远、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成宣讲团深入“土瑶”聚居区,通过瑶歌新唱、升国旗仪式、民族歌舞、瑶语微课堂、双语宣讲等,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等宣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桂区首届社区文化节”,依托国庆、春节等开展系列活动30多次,开办瑶绣技艺培训、“非遗结绳技艺培训”20多期。
二是强化因地制宜,凝聚产业发展合力。通过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支持“土瑶”群众因地制宜种植茶叶、生姜、杉树等,2021-2024年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881.404万元,为206户发放小额信贷975.3万元,2024年“土瑶”聚居区人均纯收入14934元,是2017年人均纯收入的7.2倍。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形成“土瑶”茶“种、管、采、养+竹编包装”的全产业链,建成投产古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芳瑶绣加工厂等“扶贫车间”。发展以瑶寨观光、民俗体验、山林休闲养生等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业,把分散的特色资源串成线、连成片,打造“土瑶”风情乡村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建成“秀美槽碓,幸福“土瑶”家”文旅宜居区、新民村集体经济茶园观光体验区、狮东村大冲老寨“土瑶”生活馆、明梅顶自然风景区等,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超2000万元,6个“土瑶”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2017年的1.65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11.05万元。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扣好民族团结扣子。加大“土瑶”聚居区教育投入力度,建设贺州市民族学校,852名“土瑶”聚居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4至6年级学生在市民族学校集中寄宿就读。在民族学校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文化基地、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承实验室、同心书吧等,把开学第一天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教育日,5月6日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开设“石榴籽”课堂,将思政课堂内容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结合,围绕民族工作相关政策、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课件展示、视频观看、趣味互动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创办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入选《广西中小学生创新优秀案例资源集》在全国、全区推广,获命名为自治区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土瑶妈妈”姜晚英获评2024年“八桂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上榜“中国好人榜”。
四是强化交流交融,共建和谐幸福家园。在“土瑶”聚居区组织开展“土瑶”文化节、“欢歌三月”等,举办竹编、瑶绣等技能培训班,展示“土瑶”民间绝技、“土瑶”迎客歌曲、长鼓舞等特色文化,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创新“五融五建”工作法,扎实推进“土瑶”文化、就业、服务、康养、共治融合,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社区稳定平安家园”。在易地搬迁安置区1公里范围内培育黄金珠宝、大数据、服装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易地搬迁安置区文华社区获命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槽碓村获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