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心富出席并讲话。柳州市柳南区民宗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近年来,柳南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柳州市“1+5+7”工作思路为引领,通过拓宽“三个维度”、实施“三项计划”、打造“四大亮点”,创新实施“334”柳南模式,成功创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拓宽“三个维度”,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厚植沃土”
一是严格对标拓宽主线维度。参照上级标准,成立柳南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会,制定专项规划,区委、区政府带头落实“六个纳入”,区人大建立民族工作视察制度,区政协开展民族工作系列“委员行动”,不断夯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三方联动”拓宽横向维度。联动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委、编办等区直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部门三定方案。联动镇(街道)、村(社区),全面梳理基层民族事务履职尽责事项基本清单,实现创建工作精准发力、一网统筹、一体推进。联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百企行动,推动创建工作深入人心赢得广泛支持。三是“选树典型”拓宽纵向维度。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路径,按照“一进一品牌”,柳南区范围内选定十佳先进典型,在“精彩柳南”官微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柳工集团树起创新和团结发展的行业标杆、银山街道实施‘五个一’工作法加强民族事务治理、广电社区建立‘红石榴之家’为群众服务、南站派出所建立‘红石榴调解室’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基层新鲜经验,让各级各单位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实施“三项计划”,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浇灌养料”
一是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建红石榴学校联盟,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覆盖辖区64所中小学7.5万余学生。持续开展“红石榴”主题文艺汇演、文创展等各类活动,打造了实验小学“民族团结美的教育”、西鹅小学“高沙锣鼓非遗传承”、壶西实验中学“侗笛特色”、四十六中“篆刻艺术”、鱼峰山小学“楹联文化”等一批特色品牌,推动竹鹅小学与新疆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结对共建。二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依托柳南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服务中心,设立红石榴社区志愿服务团,打造“和事佬、睦邻惠、红蜡烛”等11家群众服务平台,累计开展24场次就业惠民行动,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百企行动,积极创建五好示范企业,为辖区154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1000余次,大力营造互嵌式发展环境。三是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通红石榴班车民族团结客运专线,推出螺蛳粉小镇文化展馆、百乐竹海公园、滑翔伞飞翔营地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红石榴”螺蛳粉、洛满水油堆等一批旅游产品。连续4年举办螺蛳粉小镇文化节,获评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近年来累计接待全国各族游客35万人次。
三、打造“四大亮点”,促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硕果”
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矩阵。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设立各镇街“同心文化广场”和“红石榴宣教中心”,组建“红石榴”宣讲团、名师工作室,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课堂。设计以“红石榴精彩柳南”为总领的系列品牌标识近百个,开发民族团结款螺蛳粉、红石榴书签等产品。二是建设“红石榴”螺蛳粉产业示范带。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山湾村为牵引,积极打造“千亩螺田、万亩竹林”,建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引入培育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43家,吸纳各族群众2000余人就业,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三是构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示范圈。全力打造柳州火车站紫荆志愿服务站、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飞鹅商圈服务站、法律服务站、慈善服务站以及南站派出所、南天社区红石榴服务团等“四站一所一团”服务圈,年均服务110万余人次。四是织牢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网络。创新实施“大事派单、小事协商、私事互助”“三事分流”工作机制,综合运用“镇街派单、部门解单”等工作方法,“246”街道协商工作机制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猛佬党”调解工作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与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着力打造团结互助美好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