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新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注重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统筹抓好扩大就业、稳定增收、乡村治理等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品质,奋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助推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深走实。
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充分就业。大力实施“工业崛起”战略,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材料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新材料智造产业园,推动全县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大新县新材料智造产业园已有广西冠成电子有限公司、广西瑞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广西中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重点企业入驻,5家企业开工,累计吸纳各族群众就业近700人。大新县呗侬创业园已有广西丽明珠箱包有限公司、广西中立电子有限公司、广西佳胜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约800个。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充分利用工业发展释放的“红利”,促进各族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广西丽明珠箱包有限公司、广西中联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设置了一批“妈妈岗”,既缓解了企业留工难的压力,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工作和带娃”两难全的问题。
壮大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乡多品”的产业发展态势,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巩固糖料蔗“甜蜜事业”,以“战略定力”始终确保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村民种蔗直接收入基本稳定在12.4亿元左右。发展青梅种植5.6万亩,产量2.93万吨,鲜果产值7910万元,与青梅相关的一二三产产值逾3亿元。种植龙须菜4000亩,预计年总产量约3360吨。同时,充分依托大新县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及厚重的土司文化积淀,建成集康养度假项目、乡村体验项目、生态农业项目等于一体的峒那屿湾生态人文度假区,有效带动安平、新圩两村11屯经济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文旅成果。开启运营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及明仕景区服务区等配套设施,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2024年前三季度,该县接待国内游客718.83万人次,同比增长12.7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69亿元,同比增长18.09%,让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创新乡村治理,提升幸福指数。坚持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对标“千万工程”,通过小投入实现大变化,推动边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以“小队伍”成就“大善治”,积极推动组建以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情专研队”,持续深入开展“书记夜访”行动,主动了解和收集民情民意。驻村队员、乡贤人才组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劳动先锋队”,发动低保户、五保户等本屯长住人员组成“爱心人士”队伍,破解村屯公共区域管护难题,有效改善村屯人居环境。同时,以“小投入”带来“大变样”,创新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并以点带面依次在全县铺开,利用屯内废弃地、边角地、集体地等进行“点缀造景”,打造“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15分钟农村生活圈,并通过公益林资金等“小资金”的牵引,在全县建成了大小200余处“和美”公园,进一步促进人居环境净化、美化,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堪圩乡明仕村、宝圩乡板价村、雷平镇安平村、硕龙镇德天村先后获得“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称号,堪圩乡明仕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昌明乡东风村荣获第二批崇左市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称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