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政协、司法、税务、文旅等部门合力,将各部门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在“世界长寿市”贺州绘就出一幅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新画卷。
一、聚力政协履职同步推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成果。发挥政协职能优势,构建市、县(区)、镇三级政协委员履职平台互联共创、共建共享的履职工作体系,以打造政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贺州样板”为载体,面上互动推进,点上示范引领,区域协作共建,有力助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一是健全机制推进。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协重大任务,加强领导,建立机制,精心谋划,高位推进。制定印发《贺州市各级政协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推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委员行动”实施方案》,市政协党组、各县(区)政协及时成立“委员行动”领导小组,筹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全市、县(区)政协构建工作机构12个,搭建县级学习教育实践基地5个,组建“委员行动”工作室152个,实现全市政协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全覆盖。二是凝聚思想共识。始终坚持以“大学习”“大教育”“大宣讲”为抓手,多措并举,加强委员素质能力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学习全覆盖。据统计,全市政协系统组建宣讲骨干专家有82人,市、县(区)政协累计培训26期,培训人数1300多人次;开展市级宣讲〔含县(区)专场〕32场次,各县(区)政协开展委员宣讲176场次。去年在“委员服务季”期间,开展协商视察42次,收集反映困难问题98个,协调解决37个,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和“回头看”活动16件次。
二、聚力司法联创同步推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突破。探索以“三员建设”提升司法部门民族团结进步联动共建新模式,为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发挥作用。一是心系群众,争做“执行员”。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深度融合民族团结与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通过成立执行联动工作室、执行联动中心以及构建“三员”协助执行网络、推进“人民法庭参与执行”模式等举措,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二是守正创新,当好“宣传员”。以普法宣传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发挥司法的引领作用,开展“护航”普法团队深入乡村、社区等,引导各民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把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相结合,推动形成各族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三是司法为民,甘为“服务员”。关注各族群众多元化需求,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司法便民举措,实现多种诉讼服务“一网通办”,配备双语法官,将双语服务贯穿诉讼全过程;设立调解110工作室和护航调解工作室,充分保障各民族诉讼服务便利。仅在2024年,平桂区司法部门为各民族群众提供法律宣传156次,接受法律咨询7561人次。
三、聚力税务共创同步推进,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作为。围绕“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服务宗旨,将税收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融合。一是抓党建聚合力。强化税务系统党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立“党组织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工作机制。打造“两个阵地”,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新力量,确保各民族与党同心同向。制定印发《贺州市税务局党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通知》《贺州市税务系统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等文件。与广东肇庆、怀集税务部门开展党建与民族团结交流共建活动,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开展“粤桂一家亲—省际税务党建共建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并签订共建协议。二是抓税收促振兴。落实税收政策、释放政策红利,主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推进退税减税政策落地见效,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享发展成果。近年来,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57亿元,为7031家单位减免失业保险费5,677.33万元,受惠人数达13.67万人;为5861家单位减免工伤保险费1,353.41万元,受惠各族群众达16.85万人。三是抓队伍增活力。着力打造专业化民族团结工作队伍,注重培养一批懂民族政策、善于做民族团结工作的税务干部,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职人员。用心培养任用各民族税务干部,重视各民族人才培养和使用,促进各民族税务干部共学、共事、共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税务干部交往交流交融,目前全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参与率100%。
四、聚力文旅融合同步推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典范。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文旅产业振兴之中,充分挖掘贺州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构建“文旅融合+民族团结”创新模式。一是构建“红色旅游+”新模式。挖掘贺州红色历史文化,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民族团结+红色旅游+乡村振兴”新路子,以民族团结进步带动红色旅游发展,以红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点挖掘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纪念馆等背后的红色故事,结合红色旅游与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研学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融合发展,讲好贺州民族团结故事。二是打响“红色旅游”新品牌。深入挖掘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昭平县黄姚镇),广西省工委革命历史博物馆(钟山县清塘镇)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红色旅游项目,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品牌,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教育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构建文旅促“三交”新格局。突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托桂粤湘三省(区)省际边界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山水田园景观等区域为重点,推进省际边界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打造一批有特点、有吸引力、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省际边界旅游特色村。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产特色街区、村镇,开发一批非遗产主题民宿、主题酒店。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支持建设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养生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产品项目。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游活动。通过联合营销、广告置换等方式,共同开发潇贺古道文化旅游、湘江战役红色旅游专线,携手打造广西富川湖南江华文化旅游品牌,推进两地文化旅游业共赢发展、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