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经济赋能文化 传统焕发新生

——宾阳县用好用足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工作成效凸显

2025-03-05 16:07     来源:南宁市民宗委,宾阳县委统战部     作者:温惠,陆翠玲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宾阳县把用好用活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经济动能、夯实物质基础举措的重要法宝,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核心作用,呈现出“非遗传承、产业融合、市场运作”的良好态势,也实现了以经济赋能文化,让传统焕发新生的目标。

高位推动  强化统筹科学谋划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并多次实地调研推动工作,要求统筹抓好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以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示范点的标杆来打造民族产业所在村,分管县领导精准推动,多次组织统战、财政、农业、文广体旅等部门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民族手工业项目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项目所在地的镇和各部门紧密配合,邀请多家设计公司遴选出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选中方案后使一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迅速落地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民宗部门全程做好政策指导、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督工作,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发挥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改善民生、促进增收、凝聚人心上的作用。近年来相继投入中央衔接资金(含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800万元,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共同建成一批包含牛角梳制作产业、壮锦创作、竹编非遗传承、红陶创作等民族手工业生产基地,2025年,计划投入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开展民族手工业培训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孵化一批电商产业,通过技术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民族产业的品牌营销,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促进各族群众增收。

文旅融合  民族村寨展现新姿

我县将民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打造成促进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造福各族群众的“幸福工程”,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以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村寨建设为契机,在前期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193万元的基础上,2024年再安排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22万元用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命名的古辣镇蔡村的试点建设,并全力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和古辣稻花香里旅游区提升工程生态项目,为“中国广西宾阳农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用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把民族村寨打造成为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以此充分依托民族村寨旅游优势资源,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侧重体验  民族文化活态传承

宾阳县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投入中央衔接资金286.93万元建设的宾阳炮龙文化园,常年开设舞炮龙体验项目,取得显著效果。2025年宾阳县提振消费新春系列活动“百龙舞宾州”炮龙活动作为我县新春促消费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龙舞宾州”舞炮龙活动将新春促消费活动推向了高潮,舞炮龙活动就拉动社会消费约3.5亿元,同比增长7.6%。2024和2025年共有100多万名各族群众齐聚活动现场,共享“东方狂欢节”的神奇魅力。投入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近403.9万元建成的古辣镇蔡村民俗体验坊、宾阳县壮锦馆、邹圩镇红陶研学基地等一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成为各族游客网红打卡点和集“产-学-研”一体的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基地,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和动态创新的循环。

宾阳县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用心用情谋划用好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新质生产力优势,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深度互促,把抓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工作作为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三个意义”的生动实践,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增添鲜亮的底色。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