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凭祥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水果交易中心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贸现代化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深化开放合作,高水平建设内外联通中心枢纽
一是以“智慧口岸”建设提升通关效能。积极筹措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等资金约8亿元,实施浦寨—新清通道智慧口岸、浦寨出口农产品海关集中查验区等项目,推动实现中越双方点对点无人驾驶智能化24小时不间断通关,大幅提高货物查验和通关效能。二是以“交易中心”建设丰富经济业态。核心区由凭祥市国贸开发集团公司投资运营,位于凭祥市贯净屯背面,占地面积48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4.5亿元,集展示推广、商品集散、线上交易、智慧物流、查验通关、电子商务以及落地加工等七大功能于一体,满足日交易量超过1000车次的需求。核心区水果交易平台启用以来,已成功引进全国各地60多家企业入驻,并与国联股份冷链多多合作运营水果拍卖中心,将水果交易中心打造成面向东盟、连接国内的区域专业化水果市场。自水果交易平台投入运营以来,累计进场车辆约6.5万车次,完成交易68.94万笔,交易货量572.42万吨,交易金额达309.49亿元。三是以“加工中心”建设实现产业提质。加工区由凭祥市产投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凭祥市南山片区,占地面积1305亩,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以建设落地加工、冷链仓储为主,打造面向东盟及全国的水果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水果产业从简单的进出口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提质升级。
二、优化营商环境,高效率推动资源要素流通
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和高效流通,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一是聚焦人员流动构建交流合作“桥梁”。组建凭祥市委+海关、边检、综保区+相关部门、企业党组织的国门党建联盟“1+3+N”组织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企业项目、综合服务、异地办理等+党员代办”精准服务模式,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助力企业“零跑腿”。设立涉外法律援助站,组建专业律师团,组建人民调解员用心服务企业。建设集党务、政务、法务、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司机之家”6个,同时整合资源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公开发布国内车辆通关指引、物流信息等12类信息和21项部门“服务清单”,打造边贸“信息港”。设置“便民驿站”服务群众,由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客商和村民等组成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休息、免费热茶、义诊、便捷充电等贴心服务,提升群众认同感。水果交易中心建设运营以来,吸引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客商、司机以及群众参与贸易物流,据统计,交易中心目前进驻企业家、司机群体每天达1000人次,群众超2000人次。二是聚焦货物流通构建提质降费“纽带”。水果交易中心建设完善了包装、装卸、仓储、冷链等物流设施,对进出车辆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依托凭祥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开通22条跨境物流线路,通达国内和东盟国家主要城市,目前正在配套建设公铁联运国际物流港,建成后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每年通过举办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国内外供应商和展销商累计超3800家参展,签订购销协议2600余份,助推外贸物流提质增效,每天3000多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满载而归”。三是聚焦资金融通构建高效便捷“枢纽”。首创开发东盟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交易结算系统,在线上即可完成申报、交易、结算、缴税等环节,实现全部互市商品“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商务、税务、市场监管、乡镇以及联检部门等实时进行全流程监管,探索实施“线上互市、线下通关、一级采购、二级内销”的互市贸易新模式,推动多元化数字金融平台服务功能,实现一站式“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截至2024年底,平台一级市场累计交易176.7亿元,平台二级市场累计交易133.5亿元,完成跨境结算27644笔,实际结算金额21.9亿元。
三、强化辐射带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兴边富民
一是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边民+集体经济”模式,引导村级组织成立40家边贸合作社入驻并与国贸公司联合运营二级市场,发展社员2.4万人参与互市贸易。整合全市40个村(社区)产业资源以及村集体资金、公积金入股,联合成立4家镇级总公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4年,全市40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49.4万元,村均收入达31.23万元。其中收入超50万的村有12个,收入超100万的村1个。二是搭建就业平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建立“村—镇—企”就业联动机制,发动边民组建30支装卸队和18支运输队,主动参与互市贸易以及运输、装卸等,实现边民“家门口就业”,促进边民增收。实行“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引导边民合作社与落地加工企业签订贸工协议,改变以往边民自发参与、“单打独斗”的模式。2024年,全市边贸合作社总收入3259.34万元,其中社员实现分红1115.24万元,边民通过园区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5000元。三是深化产村融合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水果交易中心(核心区)建设共投入约3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约4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排污约3000米,安装路灯及庭院灯约180盏,带动了隘口村马加屯、那办屯、弄斗屯、那浦屯等抵边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了排水排污,绿化美化了村容村貌,完成了马加屯、那办屯整屯搬迁并形成—隘口新村,边民从高地搬到了平地,从砖瓦房搬进了小洋楼。外出务工减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新饭碗,还能照顾家里、陪伴老人孩子,返乡就业边民意愿日益强烈,更加有助于和美乡村建设和边民稳边固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