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大新县用好“德天”独厚山水名片 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2025-03-11 10:00     来源:崇左市民宗委,大新县民族宗教服务中心     作者:许仕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德天村依托中越德天跨国瀑布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沿边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将景区打造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接待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德天村正迅速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竞相“打卡”的旅游胜地,也逐渐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各族各地的游客在山水相逢间,以欢声笑语为丝线,编织出民族团结的斑斓锦卷。2024年,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接待游客278.77万人次。硕龙镇德天村先后获评“全国旅游重点乡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筑牢“两山”理念,擦亮南疆国门绿水青山底色。名山大川往往寄托着国人的家国情怀,始终把守护好德天瀑布这片山水画廊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德天跨国瀑布景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是护林增绿。坚持以“林长制”管山护林,在配备专职护林员的基础上,组建集消防、应急、维稳等于一体的应急专业队伍,全面加强外围控制带管理,形成以各级林长和护林员为依托的巡查巡护队伍、以专业森林消防队为依托的综合执法队伍“两支队伍”力量,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责任,使景区内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87%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1.7万个。二是护河守清。全面落实“河长制”,创新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工作体系,配置各级跨境河长,并将126名船工发展为义务巡河员,通过“白天常态化+夜间突击化”方式开展巡河护河行动,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系列专项清水行动,全村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三是村民自治。全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厨、改厕工程,先后组织群众800余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60余次,清理垃圾30多吨,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100%,营造了干净美丽、清洁卫生的乡村环境。德天村先后获评“广西兴边富民示范村”“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称号,各族群众也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深化“三项计划”,打造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一是融入民俗促交往。在德天景区的“夜德天”情景表演中,融入大新特有的高腔诗蕾山歌以及壮族“蛙人”故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视听盛宴,向各族群众生动展示独特的文艺作品与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2024年德天跨国瀑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28.8%,其中来自区外游客占比70%以上,来自广东、四川、云南的游客数量位居前列,不同地域的游客在游览期间,与当地各族群众展开深度互动,在交流交融中,架起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二是运营合作促交流。2024年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承办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嘉年华活动、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关欢乐跑暨德天跨国观瀑节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友好、欢乐的氛围,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自合作区正式运营以来,游客数量日益攀升,截至2025年2月14日,共接待中越两国旅行团1956个5.95万人次。其中,中方旅行团1422个4.48万人次;越方旅行团534个1.47万人次。三是多元共聚促交融。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展销厅展示着壮锦、剪纸、竹编、民族服饰等多民族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景区内壮族铜鼓、苗族银饰、汉字书法等不同民族符号相交点缀,以壮族“三月三”、泼水节、端午节等民族节日为主题的活动打破单一民族的界限,让各地游客亲身体验、流连忘返。跨境合作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展示中国各族人民文化互鉴、情感共通的鲜活窗口,展示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蓬勃生机,更成为向越南及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实践。

发挥“三效共振”,带动边民实现增收致富。依托德天瀑布景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将自然景观、民族文化、边境风情等资源有机整合,发挥三大效应,促进边境群众增收致富。一是主动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党员骨干带头成立广西大新德天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边民”经营模式,为游客提供竹排观光、电瓶游览车、工艺品销售、家庭旅馆住宿等服务,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增加边民平均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让越来越多边民实现家门口自主创业或就业。二是充分发挥协作效应,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村企合作,扩大升级中越友谊街项目,深挖本地中越边境风土人情,整合餐饮、娱乐、休闲和购物等四大业态,打造别具一格的边关文化步行街,通过商铺出租、销售越南特产、中越风味餐饮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0多万元。三是积极发挥带动效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强屯带弱屯”“先进带后进”策略,带动资源相对匮乏的弄隘、逐梅、联屯等屯共同发展,培训和聘请部分脱贫户参与旅游服务,2024年,德天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实现了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屯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