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宾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通过经济发展赋能、暖心服务保障、多元活动为媒三项举措,促进各族群众互嵌融居,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新面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经济发展赋能,夯实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基础
2024年,宾阳县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着力夯实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基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产业振兴态势良好。推进温氏那谢、大宁高效养殖小区项目逐步达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62%,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入选广西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建成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11个,生猪存栏34.83万头,益海晨科蛋鸡养殖项目有望成为全区最大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全县禽蛋产量1.15万吨,生猪、禽蛋产能均创历史新高,丰富了各族群众“菜篮子”。二是基础建设不断巩固。2024年,筹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276个,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成古辣镇古辣社区蔡村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项目,以文旅融合增进就业、提振经济、促进交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6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全部完成,实施厕所革命户厕改造476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1个等,改善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基础设施。三是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激活。开展“33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做好“一庙一园、四街两路、三广场”等重点场所促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亿元,限上商贸业企业106家,全县电商网络交易额6.22亿元。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旅+”业态,打造宾阳宝葆炮龙IP形象,推出“炮龙小子”玩偶、炮龙文化衫等宾阳炮龙特色文创产品。大力推行“体育赛事+”模式,以“赛事经济”促进旅游业、商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约427万人次,旅游收入约40亿元。
二、暖心服务保障,优化提升互嵌融居社会环境
着力建设多元文化社区、加强社区治理,为各民族群众创造温暖、包容的生活居住环境。一是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制度。宾阳县新建设了56个村委(社区)综治视联网,目前16个镇、237个村委(社区)已全部接入综治视联网系统,实现乡镇综治视联网100%全覆盖。依托“雪亮工程”项目和基层治安防控项目,共建设有4548个视频监控探头,构建了县、镇、村三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全县16个镇划分992个网格,义务巡防队伍11041人,网格员队伍1604人,在网格员+村(社区)警务人员+村医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网格员职责任务,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显著。二是重点领域民生福祉有序推进。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460套,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网及水网配套工程,完成管网铺设53.9公里。改造背街小巷83条、优化提升街道18.2公里,完建成国泰站新建10千伏等电网工程项目109个,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高频次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就业大篷车”等多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全力服务县内企业用工需求,让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稳岗就业增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三是兜底保障政策落地有声。2024年,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11万户3124.44万元,发放交通补助及稳岗就业补贴1.55万人773.65万元,脱贫攻坚得到有效巩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城乡医保结算住院报销25.14万人次10.1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6.46万人,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高龄补贴等3.14亿元;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890个,落实学生资助5574.61万元,受益学生7.8万人次。
三、多元活动为媒,凝聚互嵌融居深厚情感共识
一是互学互鉴,开展各族群众促交流活动。举办“百龙舞宾州”炮龙活动、岭梅文化旅游节、露圩四月初八圩逢节等文化旅游活动,促进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与宾阳当地各族群众50多万人共享节日盛景。承办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西南赛区)、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南宁锦标赛等赛事活动110多场,观众人数超过60万人,全国各地青少年汇聚宾阳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互动交流增进友谊。开展“‘榴’在宾阳·寻找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活动、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计划暨港澳青年看祖国·广西人文与科创探索之旅活动,实现了各族少年儿童、内地香港青年多样化的交流。二是巩固阵地,打造“文明实践+”新高地。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引领作用,优化升级“红锦绿袖”、“红石榴”等35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社区群众义诊、文化巡演、孝善敬老、大学生暑期义教等各类“订单式”志愿公益活动。打造我们的节日、非遗展示等,在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40多场,受众45万多人(次)。组织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大众宣讲员等宣讲骨干,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舞台+民间文艺+理论宣讲”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宣讲活动2000多场次,受众15万多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