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来宾市“三举措”发挥体育作用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5-03-18 15:05     来源:来宾市民宗委     作者:覃园园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来宾市着力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多元化群众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设施共享促进空间互嵌

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盘活场地等措施,改善群众健身锻炼的场地和设施条件。加大配套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形成“1+2+2+4+N”(“1”为1个体育产业聚集区;“2”为1个全民健身生活圈,1个郊野运动休闲圈;“2”为2个全民健身带:红水河全民健身带、凤良全民健身带;“4”为4个体育中心:来宾市体育中心、城南体育中心、凤凰体育中心、迁江体育中心;“N”为由8个体育主题公园、5个健身休闲农庄、6个水上娱乐区、7个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各街道级和社区级体育设施为实施主体形成的体育健身圈)的体育设施空间布局框架体系,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到618.5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3.02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广西前列。不断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市6个县(市、区)实现体育馆“全覆盖”,市、县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文体广场、公共体育场馆等设施逐步完善,66所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基本形成城乡“10分钟健身圈”,解决了群众运动“去哪里”的问题。

以群赛互动增进情感共鸣

积极举办多元化赛事活动,不断提升来宾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广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赛艇及皮划艇(静水)两个比赛赛项、2024年全国体校U系列田径锦标赛广西赛区(资格赛)、2024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通过比赛结交友谊、交流文化,展现中华民族和合与共的精神内核。举办“天下来宾”马拉松赛、“世界瑶都·康养金秀”环大瑶山自行车赛、“魅力黔江”千人畅游活动、“星梦象州”半程马拉松荧光夜跑等特色品牌体育活动,实现“一场赛事就是一次民族团结嘉年华”的深度互动场景。开展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如:来宾市全民健身羽毛球比赛、广场健身舞(健身操)交流展示大赛、“送体育下乡”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等,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此外,来宾市将体育、旅游、生态、文化等有机融为一体,积极挖掘、培育体育产业精品项目,如:推出来宾“桂中糖都”2025年春节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全长约316公里,可体验山地骑行、皮划艇、滑翔伞、山地越野等体育休闲运动及农业观光、春节民俗活动等,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7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9.35%,实现旅游消费13.93亿元,同比增长24.93%,宣传平台浏览量达6万多次。

以体教融合强化认同根基

实施体教融合学校体育训练办学机制,在广西首创实施加强体育训练、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程,推动体教融合由“有形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全市中小学校以足球、篮球、羽毛球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重点,每所学校布局3个以上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遍地开花,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3所,自治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13所,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同时,为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全市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如:兴宾区多所学校开设抛绣球、板鞋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将瑶族黄泥鼓舞纳入课间操,实现非遗传承与体育锻炼有机融合;武宣县多所学校组建高脚竞速训练队,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深刻感受民族体育精神内涵;依托广西“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全市中小学常态化开展竹竿舞、抛绣球等民族体育展演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