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鹏镇以人文资源为载体,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路径,让秀美山水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着力推动旅游业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北帝山风景区”以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壮美风景迅速闻名于网络,“网红”效应带动了大鹏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大鹏镇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5亿元,荣获第一批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景华村、罗德村、高坪村等获评为自治区第二批“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景华村获评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推行规划引领,筑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础”
大鹏镇立足本地发展需求,多管齐下推动生态与旅游协同发展,在法规保障和规划引领上精准发力。一是强化法规建设。为进一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鹏镇积极听取群众立法呼声,为《贵港市鹏山保护条例》的起草提出意见建议50多条,被采纳使用20多条。2023年1月1日起,《贵港市鹏山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持续发展”16字原则,规范规划编制、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等行为,为大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提供法理依据。二是细化全域规划。大鹏镇以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生态、经济、文化、旅游特色,组织编制出台了《大鹏镇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全镇各旅游板块按照自然资源、文化禀赋、产业发展进行精心梳理整合,注重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确定了以北帝山景区为代表的风光游、石门古村落为代表的民俗游、梁嵩状元馆为代表的文化游、罗德村为代表的露营游、思乐六垌为代表的民宿游、余济卿文化园为代表的红色游等发展目标,统筹各部门、各村(社区)的力量,在全镇吹响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二、打造文旅精品,擦亮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名片”
大鹏镇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在项目建设、文艺创作、乡村风貌塑造上持续深耕,努力描绘乡村发展的新画卷。一是项目建设丰富业态。以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为目标,打造“万物皆可游、万物皆可乐”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占地2240公顷素有“小张家界”之称的北帝山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北帝山景区整体提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的服务保障水平,增加酒店、缆车、漂流等项目,推动北帝山景区项目由4A向5A级景区“晋级”。以北帝山风景区建设为牵引,辐射推动北帝山·山地旅游运动大本营、罗德“小洞天”高山露营地等旅游项目落地生根,同步谋划和推进海联假日酒店和商业街、高坪村盆景文化创意产业园、石门屯客家文化景区、北帝山景区第二条缆车索道等旅游项目落地,以“全域旅游一盘棋”的思想,将多个项目共同打造成生态文旅产业的支撑点,带动乡村产业融合,把旅游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文艺精品亮点纷呈。整合宣传推广资源和力量,积极承办大型文体活动,组织策划开展春季状元文化节、夏季漂流仙侠节、秋季高山露营节、冬季康养旅居节等主题活动,唱响“生态大鹏 四季有你”文化宣传推广品牌,切实把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央视《亿万农民的笑声》农民新春联欢晚会和立秋央视直播《遇见秋收美景》在北帝山现场取景拍摄,CCTV-17 农业农村频道播出《北帝山下枝叶茂》。连续举办“北帝山仙侠节”、“登山节”“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石门大粽节等本地浓厚特色活动,石门屯的“大粽子”吸引了央视媒体的镜头,登上了央视大舞台。讲述本地盆景发展故事的微电影《时光树》入选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微电影比赛三等奖和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三是提升乡村风貌。投资1322万元推进大鹏镇全域235个村庄风貌提升,其中精品示范型2个,设施完善型8个,基本整治型90个,“三清三拆+”环境整治135个,形成了高坪林屋屯、思乐社坪屯、波头林屋屯、平垌细岭屯、蒙都都阆屯、罗德大坪屯等一批风貌提升示范点。同时,为做到点上有精品、线上成风景,加大抓点连线扩面,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积极推进鹏山旅游风貌带建设,投资1.19亿元对大鹏高速出口至北帝山景区沿线房屋的屋顶改坡、外墙改造及美化(瑶乡风格),已完成8个村(社区)25个屯1992栋农房的特色风貌塑造,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成为进出北帝山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促进共建互融,拓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
大鹏镇充分盘活旅游资源,重点在旅游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激发富民增收新动力。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以村集体资产入股旅游开发企业,统一思想,各尽所长、共同发展。如,景华村以村集体17500亩山地入股参与贵港市北帝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9.06亿元建设的北帝山旅游风景区,每年获得景区门票收入5%和每张漂流票10元的分红,2024年景华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6.34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群众860人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成为共建共享、各方受益的产业致富新样板,获评为“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二是建立辐射带动机制。在山地旅游运动大本营、北帝山风景区等景点带动作用下,大鹏高速路出口至北帝山景区沿线新开民宿45家,餐饮农家乐70家,便利店、修车店等其他类型商铺10间,盆景园8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模式。依托大鹏山麓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富含有机质等优势,利用高大山岭的斜坡种植茶叶,既不破坏水林,也不占用耕地,打造以“香气”为美的云雾茶叶,目前,全镇种植茶叶3000多亩,茶叶加工生产企业2家,全年干茶叶产量可达4万斤,产值达800万元。打造以“醇厚”为美的八角加工产业,年产值约3000万元。三是建立抱团发展机制。做大做强以“形”为美的盆景产业,打造盆景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线路沿线发展盆景产业,形成以“广西盆景第一村”高坪村和景华村、思乐村合作打造的鹏山旅游风貌示范带为轴的“十里盆景长廊”,连片建设盆景苗木景观区域,卖盆景同时也“卖风景”,让生态美景转化富民“钱”景。目前,全镇共有盆景园80多个,2024年盆景销售额达6800万元,初步形成区域性的盆景集散市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