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珠西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的总目标,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平陆运河贵港经济开发区“一区五园五中心”,着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
工业振兴挺起发展脊梁
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6+5”工业体系,全力打造绿色化工、木业家居、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现代纸业等六大产业集群,做优做大新能源电动车、纺织服装、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个特色产业。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新增数排全区第1位,现有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3家,总量排全区第3位;新引进理文纸业、植护纸业、泰盛纸业、抽水蓄能等4个百亿项目;现有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253.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459.9亿元。工业投资持续扩大,心连心复合肥、齐峰新材料一期等55个项目竣工,史丹利新型肥料、中晟纸业等160个项目开工,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4%。心连心集团“1+N”绿色化工新材料工程、中国一东盟电动车生产基地入选自治区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现代农业夯实发展基础
全市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大力实施水稻增密增穗等高产示范行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以“四荤两素”为主攻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富硒资源为突破口,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广西富硒米之乡”等特色品牌,增强贵港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6亿元,同比增长5.1%。
第三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积极服务壮大新业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新业态市场主体带动作用,让新产品和新产业、新服务不断涌现,为消费市场带来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加速引培优质运营、供应链、人才等直播要素,打造直播电商良好生态。进一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常态化促消费活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充分挖掘金融业增长潜力。加快培育服务业企业。2024年全市批发业同比增长11.1%,零售业同比增长11.5%,住宿业同比增长3.8%,餐饮业同比增长6%。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增长,全市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29%,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4%。
文旅融合释放发展红利
聚焦“三山一峡一文”,以“营”连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全力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生态旅游目的地。积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新出版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编撰《桂林郡历史文献与古舆图资料汇编》《桂林郡考古研究》等书籍。推动博物馆提档升级,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持续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打造贵港特色的核心文旅产品,大力创建国家5A、4A级景区。积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广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广西特色旅游名镇,推出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路线。举办“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2024年广西“清凉一夏奔赴山海”暑期文化旅游消费季暨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贵港主场)、2024年广西西江生态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暑期推介活动、“港人港夜”第二季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市文广体旅局深挖“布山文化”“太平天国文化”等历史资源,打造西山风景名胜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红色旅游带等精品线路。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5.8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87%。
乡村振兴巩固发展成效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持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行动,强化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落实,巩固完善产业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提升脱贫人口收益,持续巩固“3+1”保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用好各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含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做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同频工作,加强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试点企业和民品企业培育扶持,大力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的规划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建设。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
开放合作拓宽发展路径
深入贯彻落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充分发挥新能源电动车、现代煤化工、服装服饰制造等西部鼓励类产业目录税收政策优势,精准对接一批向海经济、临港产业重点目标企业,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平陆运河沿线经济带产业发展。聚焦木业、纸业、羽绒、纺织服装等有潜力发展加工贸易的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加工贸易项目,扩大生产和进出口。健全常态化的玉林、贵港沟通协商机制,融合两地市的比较优势,谋划玉贵产业园合作开发;谋划与凭祥市开展区域合作,打造出口生鲜类货物的便利通关环境。加快推动“贵港港—南沙港一港通暨内外贸同船运输通关监管模式改革”落地,同时培育贵港至粤港澳大湾区外贸出口货物水运航线,畅通向东出海通道。宣传推广中越快速通关班列、中欧铁路专线。推动新能源电动车、纺织服装、竹木芒编、木业家居等产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2.4%,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8.11%,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5.1%;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17%,全市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7.7%;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6.6%。
保障民生赋予发展温度
贵港市坚持在增进民生福祉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出台文件支持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和举措,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跨市跨省异地办理,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融居。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卫生健康行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兜底救助渠道,扎实办好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民生实事,着力推动解决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老一小”等突出难题。获列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是广西唯一获批的城市。入选民政部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6%。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