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做好“民生、促融、服务、教育”四篇文章 绘就各族人民互嵌交融新画卷

2025-03-27 10:05     来源:龙圩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作者:李任钧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龙圩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在持续提升各族群众民生服务、强化文化交流交融、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等方面积极作为,全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携手共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局面。

(一)民生为本,夯实和谐根基。一是居住环境焕新颜。实施处级领导挂点推进民生项目方案,强化统筹推进,2024年龙圩区中医医院、第二实验中学、第二实验小学均已正式启用,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问题。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100%开工,佛子一区小区、旧卫校小区等改造项目入选自治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示范清单,高效推进苍海湖东岸民房风貌提升项目,251栋农房“素颜”焕新颜,极大改善了各族群众的居住环境。二是城乡融合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大坡镇、广平镇、新地镇小城镇建设正式开工,乡镇持续完善、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打造“诗画富回”“龙聚四合”“和美交村”“平地青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农促旅、以旅彰文、文旅兴农,富回村入选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龙圩镇连续两年上榜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并获评2024年中国西部地区镇域经济100强,大坡镇被命名为梧州市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引领乡镇,城市与乡村各族群众共同创业发展、共同奋斗、共赴美好生活,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就业创业促共富。依托区域协作平台,推动省际共融促发展。开展“走进大湾区·共谋新发展”主题学习考察活动,与顺德商会签订友好工商联合作协议,深化人才、资源交流互助,助力两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为统领,持续举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就业现场招聘会,今年累计招聘活动16场,组织199家次企业进场,提供岗位3136次,达成就业意向2395人,着力拓宽各民族群众就业渠道,助力增收致富,让他们留得住人、定得了心、致得了富。

(二)文化为媒,增进情感认同。一是文体活动促交融。依托苍海湖等文体平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乡村实践。龙圩区集农业生产、民族文化、群众体育、乡村旅游于一体,以篮球(欢乐女篮),足球(村超)为媒介广交朋友,组织四个乡镇共86支参赛队1200多名运动员踊跃参赛,期间穿插富有乡村气息的歌舞表演,还以农村特色美食传递情谊,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在情感熏陶与体育实践的双重作用下,推动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二是传统节日聚人心。常态化开展“三月三”“重阳敬老”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家”的归属感。依托艺术展演为契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学习,持续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滋润学生心田,推动青少年文化自信、情感认同、信念坚定。三是云端互动传情谊。龙圩中心小学与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相聚“云端”,通过线上直播互动,举办“石榴花开成长路唱响广西三月三”为主题文艺汇演。此次活动龙圩区约有师生2900人,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师生约500人参加了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发报道,两校云交流模式形成了长效机制并区内推广。

(三)服务为桥,营造互助氛围。一是志愿队伍暖民心。用好用活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就近,就便、自愿”的原则,发动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主动到社区亮明身份、参与服务,带头组建“老开心啦”文艺服务队、“和事佬”管理服务队  、“一修哥”专业服务队、“为你说法”法律服务队、“医路有我”医疗服务队、“随叫随到”出行服务队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网格员及时收单、支部精准派单,志愿服务队领单,群众评议核单”四单工作法,实现群众需求认领及时、高效满意办结。二是社区治理聚合力。推广社区治理“邻聚力”等模式,推动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交融共建,深化拓展工作载体,创新“12336”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工业共享家”“福籽同心 福达万家”等共建品牌,营造“邻里一家亲”的和谐环境。三是跨域联动解难题。整合联动社会资源,形成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为外来群众解决在本辖区就业、居住、孩子上学等问题,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平等公正、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