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保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凝聚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深化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通过全方位服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凝聚“党员之力”,共唱美好家园进行曲。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生产”为重点内容,制定印发《德保县2025年千名党员“下基层助春耕 送岗位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全县县直单位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挂点村,围绕各族群众春耕生产、就业创业等重点方面,全县广大党员再次吹响春耕生产“集结号”,通过党建联建、主题党日等形式,积极开展“服务产业就业·助推乡村发展”等活动60余次,参与党员1000余名,受益群众15000余名,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县春耕备耕,促进各族群众复工复产,切实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我先行,党员干部作表率”等活动30余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做移风易俗的表率,带头崇尚简朴低调、杜绝铺张浪费,积极摒弃陋习旧俗、践行新风礼仪,引领文明时尚新风,用优良的党风带动社风民风,为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凝聚“巾帼之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妇联工作的主线,团结带领全县妇女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中展现巾帼作为。依托“三八”国际妇女节,积极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举办以“巾帼展风采 运动绽芳华”“谱写时代芳华 凝聚巾帼力量”“传承非遗之美 绽放巾帼风采”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着力展现巾帼风采,丰富各族妇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伟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妇女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活动,近年来累计举办了面点、美容、家政、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100余场,参与各族妇女群众2000余人,不断提高各族妇女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更新发展理念、实现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组织开展“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春风送岗促就业”等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各族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各族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创幸福美好生活,奋力书写新时代巾帼“奋斗志”,描绘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三是凝聚“志愿之力”,共谱民生服务新篇章。坚持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从各族群众的角度出发,组建“00”后基层宣讲团、“铸牢”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等5个“老百姓身边的宣讲团”,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活动、情感交流等相结合,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说道理,深入全县186个行政村(社区),用带热乎的“乡言土语”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解读党的民族政策、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紧盯各族群众需求,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伙伴领航站”青少年陪伴辅导服务、“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暨“邻里一家亲”主题集中示范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 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困难,让各族群众在享受看得到、摸得着的服务同时,增进各民族情感认同、凝聚各民族共同价值基础。同时,以文艺宣讲为关键,积极探索推行文艺志愿服务形式,把“民族团结大道理”转化为具有烟火气息的“小节目”,在全县开展文艺汇演、文体活动、播放民族团结电影等活动200余场次,不断推动“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嵌入各族群众心中、融入各族群众血液、铸入各族群众灵魂。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