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右江区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各族群众增收的“金钥匙”,着力推动特色产业壮起来、活起来、走出去,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根基,激发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
特色产业“壮起来”,打牢民族团结经济基础。近年来,右江区全域推进40余类特色作物的标准化种植,形成了芒果与油茶“双核驱动”、八角、蔬菜、甘蔗等“多点开花”的繁荣产业格局。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联建等高效模式,右江区已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43个,其中自治区级星级示范区6个,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全覆盖,带动全区发展芒果产业38.86万亩,油茶产业27.4万亩,八角产业23.66万亩,蔬菜产业22.72万亩,甘蔗产业16.62万亩,柑橘产业6万亩,林下经济与水产养殖面积亦达到17.5万亩。4个水果基地获广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十万大山芒果、壮丽山茶油2个产品入选“广西好嘢”名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11个。
特色产业“活起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径。积极探索山区各族群众“不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深百和公司、百色富农公司、富林农业公司、广西坚果派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累计流转土地约5万亩,从栽培、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技术推广和动态服务,成功带动了2.3万户农户增收。通过“政府引培、项目扶持”方式,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3487.5万元,大力扶持50个村发展19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24年右江区村集体经济总收达2001.6万元。同时,右江区大力发展“农业+电商”模式,全区已建成6个电商服务中心和307个益农信息社,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2.5亿元。
特色产业“走出去”,搭建各族群众“三交”平台。随着右江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蓝莓种植基地、鳗鱼养殖、绿色生态蔬菜基地、柚香谷饮料深加工项目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带动了周边县市区、云南贵州等各族群众就业超5万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蔬菜示范基地逐步扩大,年产量高达50.88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右江区依托丰富的绿色产业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着力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澄湖芒海”等特色旅游品牌,精心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农场等12条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举办“三月三”、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24年右江区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2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右江区与全国各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