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崇左:建设千亿产业园区 筑牢民族团结经济根基

2025-04-11 09:10     来源:崇左市民宗委,扶绥县民族宗教服务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崇左临空经济协同区紧紧围绕“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部署,加快构建富有沿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机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构筑边疆民族地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带动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走向共同富裕。

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沿边高水平开放新高地。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我国通往中南半岛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中国企业提供向东盟地区“走出去”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生产环节落地的“稳定后方”,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协同区进出口企业达39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10亿元,拥有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个、自治区级研发机构3个、高新技术企业32家。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依托青年产业园载体,以南国铜业为龙头,引进鹏越生态、鑫科铜业、泰山石膏、万翔电缆等铜及循环相关企业34家;依托扶绥空港经济区平台,以达利食品、大咖、今麦郎为龙头企业,共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8家;依托山圩产业园载体,以德科、亿桉集团为龙头,共引进板材加工企业240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产业发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具体抓手和重要平台。

以水乳交融之道优化服务,培植企业扎根边疆的发展沃土。民营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是边疆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区把企业“娘家人”、服务“店小二”的职责刻在心上、扛在肩上,对企业不论性质、不论性别、不论性格一律弯腰服务,推动铸牢工作进园区、入企业,带动广大企业家和企业职工和衷共济、同向同行。开展“书记县长客商接待日”、“书记县长上门服务日”、听企业家说政企交流活动,成立服务企业办,配置“政务晓屋”,创新建立县级部门集中上门服务工作机制,规定每月第三周为“服务周”,其余时间为“无扰周”,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压缩办理时限,开展并联办理、联审联批,推动可达鸭、中银基等项目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园区营商排名从2021年全区县域第9名跃升至去年第5名,“弯腰服务”成为吸引企业落户的“金字招牌”,通过企业“口口相传”,以商招商引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等160家区外企业落户扶绥、扎根园区,共享边疆地区发展红利,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促进南疆产业协同发展,建设边疆地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壮大二产,带动一产,撬动三产,促进本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一是以“产业兴”带动“农民富”。以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快速发展,依托扶南东亚糖厂、大咖、达利、华林、惠盛通等糖及食品加工企业,带动3.8万户各族群众种植甘蔗109万亩、发放蔗款27亿多元,种植水果18万亩、兑付水果款10亿元,坚果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兑付坚果款5亿元,依托山圩产业园240家板材深加工,拉动县内外种植桉树2.3万亩、兑付木材款2.5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6万元。二是以“消费兴”推动“袋子鼓”。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大力打造广西第二大学城,协同区签约落户高校9所,在校师生8万多人。创新推出高校公益公交专线,高校师生免费乘坐,有效串联了高校与城区商圈、景点,将人流引入重点商圈、景区,加上协同区3万多人从业人员,形成了强大的消费群体,打造空港美食城、文创市集、星光集市等多个集市,助力个体商户年均增收2万元。三是以“就业兴”促进“增收旺”。协同区每年新增投产企业30家、每年新增4000个有效就业岗位,是吸纳各族群众就业的主力军队伍。深入拓展“一户一薪”专项行动,推行“县级统筹+乡镇认领+村级细化+园区对接+企业招用”模式,先后开展“春风行动”“夜市招聘”“留崇计划”等招聘活动,打造一批“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青年产业园“零工市场”获评为自治区级“零工市场”,木业家居产业集聚区获评为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190家园区企业认定为扶绥县就业见习基地,通过拉动周边群众1.8万人人均增收5万元,实现稳定增收与企业用工的“双向奔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