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石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重点培育甘蔗脱毒种苗、食用菌、坚果、油茶、鳗鱼、生猪、牛蛙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党委牵头、支部带动、群众参与、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有效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绘好产业发展“路线图”。该镇高位谋划定方向,党委政府将产业振兴纳入乡村振兴“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挂帅的产业发展专班,实施班子包联负责、定期调度,明确各村“一村一品”产业方向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举措,统筹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确保产业规划科学可行。针对各族群众“不敢种养不会销”的顾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产业合作社。油隘村利用村集体经济50余万元养殖3.5万尾鳗鱼,产出后产值达300余万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该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优势种植业,依托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东亚糖业集团技术支撑,打造全国首个全(县)域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有效带动20多名各族群众实现固定就业。目前,已产出甘蔗脱毒组培苗1000万株,满足1万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种植,预计可增收2700万元。同时,该镇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共建乡村建设实践基地,建成食用菌基地9000平方米,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解决周边乡村30多人的就近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该镇积极推广“坚果+油茶”种植模式,发展坚果3500亩、高产油茶1500亩;鳗鱼年产量达860吨,产值超4300万元。该镇推广鳗鱼、牛蛙尾水生态利用技术,尾水灌溉糖料蔗、各类果蔬近2000亩,带动增产80万元;建成现代化生猪养殖场2个,年出栏生猪5万头,年产值1.2亿元,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反哺种植业,形成“猪—沼—蔗”循环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三是构建联农带农共享“共同体”。该镇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稳步发展,通过党委政府“牵线搭台”,引进凭祥亿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5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机制。该镇主动对接农业、人社等部门,依托镇党校等平台,邀请专家前来开展“田间课堂”培训50余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余人;针对鳗鱼养殖、坚果管护、菌棒接种等技术难点,邀请专家驻村指导,解决各族群众技术难题50余项。该镇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依托产业园区、家庭农场等载体,带动农户参与全产业链,1200余名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上石镇边贸合作社社员分红4132人次413.2万元,各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超50万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