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州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沿边地区互市贸易资源优势与水口口岸的高效便捷优势,大力发展落地加工产业,加速“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正走出一条“产业留税、企业留利、百姓留业”的兴边富民新路。今年一季度,全县落地加工产值达2.03亿元,同比增长500%,创造沿边产业发展新速度,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一、汇聚各方资源要素,构建“一区四园”产业集群
龙州县充分发挥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优势,整合财政协作资金、引进东部落地加工企业,成功吸引禧实食品、宇峰食品、可欣食品等企业入驻园区。企业采取“边民合作社直供+定向采购”模式,从边民手里收购原材料在口岸当地加工,将税收、产值都留在当地,有效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边民增收。同时,将原有分散的园区整合为“一区四园”,即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龙北综合加工产业园、新旺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铝循环产业园、水口边贸扶贫产业园。四大园区通过专用物流通道串联,形成“原料进口—初加工—精深加工—成品出口”的闭环。目前,园区入驻落地加工企业16家,其中已投产11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涵盖腰果、芒果、凉粉草、木薯干片等多个品类产品。
二、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龙州县深入开展水口海关“两降一提”专项行动、“关长送政策上门”等,严格落实通关业务立即办、优质办、高效办,持续通过通关改革释放叠加效应。今年一季度,水口口岸通关报关单数同比增加55.1%,进出口货量同比增加55.5%。同时,制定出台《龙州县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管理制度(试行)》,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企业”发展模式,推广应用广西边民互市贸易“一平台三市场”交易系统,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去年12月4日,全县完成互市贸易“一平台三市场”首单交易,164名边民通过该交易系统成功完成货值131.2万元的整柜腰果互市进口流向落地加工线上交易业务,有效解决落地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难”问题。
三、优化联系指导服务,绘就兴边富民新图景
今年以来,龙州县成立边贸落地加工服务链,建立实施“链长制”,链长由县处级领导担任,持续加大对企业的“全链条”服务力度。同时,深化县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组建“助企服务团”,实行“1+1+N”挂点联系制度,即“1名县处级干部+1名局长+N个职能部门”,全力解决企业原料供应、用地、用工、排污、融资等问题。全县落地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口岸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当地边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落地加工企业可为边民提供就业岗位2300多个,真正让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切实将国家赋予边民互市贸易政策红利留在边疆、留给边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