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部湾港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北部湾港提出的“四个一流”重要嘱托,依托北部湾港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平台,着力在“共建示范长廊、打造门户港口、建设精神家园、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积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发展血脉,书写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是共建示范长廊,促进民族地区协同发展。积极推动民族团结与战略发展深度融合,联合西部地区13省(区、市)80家单位党组织,把通道沿线民族地区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推动“通道+经贸+产业+人文”融合发展。2024 年相继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海、钦州联运中心,开工建设防城港联运中心,使通道从 “线状延伸” 迈向 “网状覆盖”。如今,海铁联运班列已通达18省73市158站点,运输品类达到1163种,2024年班列开行量突破1万列,带动广西及甘肃、宁夏、重庆等沿线省份的茶叶、白糖、枸杞、柠檬等民族特色产品“借港出海”,有力带动了沿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是打造门户港口,促进相知相亲相融。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油码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北部湾港货物通过能力达3.9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980万标箱,2025年将建成千万标箱大港。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硬联通”与“软融合”,北部湾港开通东盟集装箱航线38条,“北部湾港—海防港—加尔各答港”航线贯通印度洋经济圈,“北海—越南下龙”邮轮航线开通,北部湾港至新加坡公共班轮航线加密至每周3班,中马两国以彭亨州“猫山恋”榴莲和钦州荔枝为媒,谱写一段“喜结莲荔”佳话,搭建起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的双向桥梁。通过“港口+园区+产业”模式,助推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泰国TCT码头等海外项目提质升级,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企业。
三是建设精神家园,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依托丰富的“海、江、山”文化资源,互嵌互融打造向海图强的精神家园。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北海铁山港码头建设“向海扬帆”展厅;在防城港码头打造全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建全区首个“区市两级联建、三级政协委员联动”的中共界别委员工作室;在西江内河上的长洲船闸、桂平船闸分别打造“红石榴”教育实践基地、“西江故里文化创意园”;在北港新材料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并荣获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这些阵地通过文化交流、非遗传承、主题展览等形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为民族团结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四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北部湾港集团定点帮扶防城港市上思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等1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近年来累计投入消费帮扶资金1.47亿元,打造佛子村“思奉香糯”、那齐村“好齐”等35个特色产业项目,有力带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10个村早已实现脱贫,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89.2万元。特别是佛子村以“红石榴·佛子香糯”为主题,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荣获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同时通过开展“共度壮族三月三”“醉美山歌会”以及教育帮扶、农耕研学等民族特色主题活动,积极谱写“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协奏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绘就“民族团结花开、乡村振兴果硕”的生动图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