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智慧三农筑同心 数字技术助共富 —— 龙圩区以人工智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实践

2025-05-23 16:50     来源:龙圩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作者:李任钧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龙圩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中心。该中心秉持以“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引领产业”的核心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集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展示、数字化服务、产业孵化、产销对接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全链条、精准化服务,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让科技成果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一)数据支撑精准匹配,产业集聚凝发展合力。针对农业项目选址难题,龙圩区首创研发的智慧农业选址系统,系统整合全区2.3万亩蔬菜种植和9.3万亩畜禽养殖潜力地块,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项目-地块”智能匹配,累计促成18个总投资49.51亿元农业项目签约。通过系统半小时锁定合规地块1500亩,确保项目“零红线、高效率”落地,推动不同区域土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形成各民族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科技赋能生产升级,多元主体共享成果。建成龙圩区数字农业监测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感知、全面监控及远程操作。比如在“念念目望”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试点部署传感设备集群,实时采集气象、土壤、水质等12项指标,动态调控种养环境,基地年亩产值可达1.92万元,带动周边100户600多人通过土地流转或务工增加收入,实现农业、生态、富民共赢。“稻渔”模式入选《广西第三批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实现农业增效、生态优化与各族群众增收的有机统一,成为多民族共享科技红利的生动实践。

(三)智慧技术优化生态,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建成龙圩区全域农村污水智能巡维平台,采用污水处理智慧管家和物联网技术对70座污水站实施全流程智能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6%,相关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三是重构垃圾处置体系。首创“地埋桶+智慧调度”城乡一体化收运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建设运营成本同比降低15%、27%,收运处理量翻倍至16吨/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管护,携手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相关经验入选《广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

(四)政策科技协同发力,农旅融合共促富裕之路。通过部门联动落实惠农政策,如为广西梧州红基农牧合作社减免自产农产品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超50万元,该资金用于智能环控系统、自动化灌溉设备升级。升级后,生菜生长周期从传统土培的45天缩短至30天,产量提升2倍以上,智能系统结合冷链物流实现“当日采摘、当日达市场”,日均销量达1300公斤,对接粤港澳湾区及本地商超,年产值达600万元。基地设置采摘体验区、科普教育长廊,联动周边项目形成“蔬果种植—加工—观光—共享—研学”全产业链,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样板。同时,创新“稻菜轮种”模式,整合冬季闲置农田种植反季节蔬菜,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双收入机制,带动周边村民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一地双收”。形成多民族共建产业、共惠民生的融合发展模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