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形成了“党建引领强根基、民族医药促融合、国际交流扩影响、共建共享惠民生”的创建格局,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筑牢民族团结和为民服务思想根基。一是构建创建工作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院长为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广泛参与”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组织有力、推进有序。二是厚植团结思想基础。把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第一议题”以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定期印发全院理论学习要点、季度政治理论学习安排,持续增强全院干部职工对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厚植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度重视挖掘和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风湿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李凤珍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代表性传承人,30余年如一日坚守壮医临床一线,累计服务患者10万余人次,牵头开展民族医技法培训80余期,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广西工匠”等称号;第16批援科摩罗医疗队员贺诗寓将壮医药物竹罐、药线点灸等非遗技术巧妙融入脑瘫患儿治疗,通过手把手教学,有效提升当地康复水平。医院通过各级媒体、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民族医药报》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在全院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良好氛围。
打造民族医药文化和特色高地。一是聚焦临床服务,守护各族群众健康。开设壮医针灸、壮医经典病房等民族医诊室100个,制定民族医优势及疑难病种诊疗方案101个。创新“民族医+现代医学”诊疗模式,近年来开展特色MDT394次,中医、壮医医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救治中,对壮医药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2024年服务各族患者90余万人次,住院中医民族医应用比例91.37%,围手术期应用壮医技术比例95.88%。二是强化科研攻关,推动民族医药标准化。制定《壮医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等广西地方标准70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团体标准22项、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团体标准1项。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联谊会等创新平台,近年来获批各级科研项目560项,开发出一批特色突出、疗效明显的壮药特色制剂,获批的医疗机构制剂26个;开发出一批“名膏方”和民族药特色产品。痛风立安胶囊、武打将军酊纳入广西医疗机构“桂制剂”。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壮医)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个等,学科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三是建设民族医药文化阵地。医院精心开设《医事速递》《医学人文》等特色栏目,全力塑造“暖医”文化品牌;《民族医药报》融合新媒体矩阵宣传民族医药文化;建成全国首个壮医药文化主题院史馆,收藏民族医药文物63件,编纂《壮医药专著选萃》等专著近百部,成为医院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传播壮瑶医药文化和开展交流的关键窗口。四是深化人才培养,激活创新发展动能。实施“青苗工程”“壮瑶医药传承骨干人才计划”,累计培养区内传承骨干人才30名、遴选壮瑶医药优秀人才106名。积极开展壮瑶医药“名技法”培养班、师资培训班、“西学中”培训班、壮医水蛭疗法技能提升培训班,年均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全区“名技法”应用达11.1万多人次。现有桂派中医大师6人,广西岐黄学者3人,广西青年岐黄学者2人,广西名中医及名老中医22人,形成“名医带名徒、名科促名院”的传承体系。
促进交流交往共享优质资源。一是与武宣、罗城、靖西、金秀等地中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壮医特色技法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巡回医疗”健康帮扶工作,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二是共建共享惠民生。深入开展“壮瑶医药进校园”活动,与南宁市逸夫小学、南湖小学等学校结对共建,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医药的浓厚兴趣。举办“广西三月三·国壮尼的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组织医疗专家走进社区、乡村、校园开展义诊,为群众提供贴心、便民的医疗服务。积极举办“名中医八桂行”活动,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和中医药文化宣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近年来,累计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知识宣教、各类义诊宣教共计120余场,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三是推动民族医药“走出去”。搭建国际平台,与新加坡、泰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柬埔寨等11个国家的16家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成功建立中国-东盟民族医药诊疗平台。截至目前,已接待来自30余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接待外宾近1300人次,开展国际义诊8场,为近2000余人次国外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举办国际学术讲座及培训班共计16场,培训学员1023名。选派医疗专家赴科摩罗、柬埔寨等国家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将壮瑶医药技术传播到海外,提升了民族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