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平南县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商会发展协同并进

2025-08-01 21:30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处     作者:韦安娜,吴荣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平南县商会始建于宣统二年(1910年),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目前,平南县商会纵向联系商(协)会35个,横向联系19个异地平南商会(同乡会),商会会员总数达1969个(包含团体会员)。平南县商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民营企业合力,依托“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行动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商会进企业,构建起民族团结与商会发展协同并进新格局,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搭建共创共建共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平台。牵头在全区率先成立平南县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汇聚各族各界人士智慧力量,共同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了以协会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搭建共创共建共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平台;联合农工党广西区委在平南县商会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服务基地,将社会服务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以示范效应带动各界力量参与创建,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集资打造党建联盟中心,推行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机制,将党组织纳入统一高效管理,有效构建起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党建共同体,实现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商会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协同共进。

深化宣传教育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合力。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2021年以来,共组织各乡镇(街道)商会、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和商会会员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活动以及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等各类培训班、研讨班186次、1600多人次。积极引导商会会员参加瑶族“盘王节”、“广西三月三”等民族特色活动,在文化交融中增强民族认同与企业凝聚力。统筹协调好各种社会力量,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商会”覆盖面由平南县商会延伸拓展至区内外异地平南商会。积极推动与北京广西企业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交流合作。通过宣传教育,会员的综合素质、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纳税大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自治区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先进典型,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加强联系沟通助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人脉等资源优势,围绕平南县打造“千亿纺织服装产业园”等重点工作思路,创新开展“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活动,成功引进全国248家优质企业入驻,为各族群众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让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促进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助力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题。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会员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协助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招聘活动,2024年协助举办招聘会7场次,吸纳各族群众就业1900多人。在商会的带动下,全县民营企业为平南经济发展贡献70%的税收、80%的GDP、90%的就业岗位,为平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群策群力助推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是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在脱贫攻坚期间,平南县商会积极引导2156家会员和非会员企业通过结对帮扶、捐款捐物、就业安排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战,帮扶覆盖全县脱贫村79个,帮扶总额超8000万元,受益脱贫人口达7000多人。二是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大捐赠”活动。2021年以来,平南县商会发动商会会员企业捐赠棉被、大米、花生油等慰问物资价值90多万元,深入各乡镇(街道)村屯开展慰问活动。2024年联动各地商会、行业协会和会员企业,帮助农户销售大青枣15万多公斤、砂糖橘10万多公斤,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助力农民增收。三是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2021年以来,平南县商会积极引导县内外各商会企业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在全县284个行政村(社区)进行结对帮联,广泛宣传发动民营企业助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截至目前,共捐款3259万元,修建基础设施项目89个,受益群众超30多万人。四是牵头推动各地平南商会、企业家组建平南县教育慈善会,2017年8月成立至今,商会企业、爱心人士通过慈善会捐助教育慈善款项达2358万元,资助考取本科大学的脱贫(监测)户学生1371人、在读脱贫(监测)户学生607人;改善了平南街道第三中学、第四中学,东华初中、丹竹赤马初中等10多个中小学、幼儿园的住宿条件和学习环境,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