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以金融赋能为抓手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7-31 15:45     来源: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民族团结促进处     作者:王涛,吴荣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金融+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模式,以金融活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在八桂大地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金融篇章。

筑牢民族团结“压舱石”。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工作,纳入全系统的绩效考评和巡察以及意识形态专项检查,与业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二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思想列入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支部“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利用各类教育平台及时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相关精神。三是打牢民族团结工作的基层基础。将民族团结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书记、党建工作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重要内容,邀请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宗委处室领导和专家就新时代统战和民族工作开展专题培训,2024年培训达471人次。开展全区市县农合机构基层党支部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升统战工作能力素质”专题培训班强化各级党员干部对民族政策入脑入心。

培育打造红石榴网点。一是首创红石榴网点,树立服务标杆。在区直企业中率先印发《广西农商联合银行金融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区“共建五个家园.融惠千家万户”行动实施方案》,率先启动实施13项行动,在武鸣联社太平信用社培育打造全区第一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石榴网点”,创新推出“农商码上贷”暨在全区农合机构启动开展整村授信升级版整镇(乡)授信。以“红石榴网点”为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网点重点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设置民族文化展示区,展示广西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特色产品,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二是持续培育打造,形成规模效应。在首家红石榴网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家,培育一家”的原则,持续推进红石榴网点培育建设。目前,已成功培育打造119家红石榴网点。各红石榴网点机构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如武鸣联社立足当地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创新推出“沃柑贷”等特色信贷产品。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沃柑产业贷款超9亿元,助力武鸣沃柑产业成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支柱产业;全区第一个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农合机构针对‌当地旅游业发达的特点推出了“龙脊金旅贷”、‌恭城瑶族自治县农合机构推出‌“瑶乡金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在广西“三月三”、瑶族布努节等节日,总行机关连续三年开展少数民族美食品尝、少数民族手工等活动,各地农合机构结合地域实际开展传统民族体育比赛、传统美食品尝制作、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和送金融知识进入民族村寨等活动,每年参与员工达65%以上。在全区2200多个营业网点播放民族团结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片,不断提升公众教育实效。

金融聚力“五个家园”。一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细化调整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方案,利用广西农信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为民族地区群众提供“线上化、无纸化、移动化、标准化”金融服务,实现让客户办理贷款“少跑腿”或“一次都不用跑”,老客户可“1分钟签约、1分钟提款、1分钟还款”,新客户最快8分钟现场办结,2024年末桂盛富民平台采集有效客户93.93万户,授信户数85.65万户,授信金额866.87亿元,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向54个脱贫县、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放贷款余额达3570亿元、3056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产业,为民族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二是金融服务民族地区呈现新活力。深入推进“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工程,为农村地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4月末,全区农合机构累计采集客户有限信息801.93万户,授信户数598.53万户、6067.88亿元,用信户数159.39万户、用信金额2719.81亿元。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特色推出金融特色产品,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平台,让少数民族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金融服务站,配备流动服务车深入三江、金秀、融水等少数民族县的90多个乡镇村屯,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三是支持边境地区发展。加大对边境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研发“企税贷”“边民贷”“富民贷”“易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满足边境地区进出口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和边民等边境经济参与主体的信贷需求,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和口岸经济发展。在凭祥、东兴等边境口岸,开立边贸结算账户2.6万多个,服务边民498万人次,办理边民互市贸易结算323亿元。创新互市贸易结算“农信模式”,在全区13个对越边境口岸推广实施。龙州农商行分别于2023年、2024年落地广西地方性金融机构首笔海运互市贸易结算业务及首笔新型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人付汇业务、全区首笔“一平台三市场”模式下互市贸易跨境结算业务,支持互市贸易拓展至东盟十国,有效助力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维护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一是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91.18亿元,占全区99%,目前贷款余额33.19亿元。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通过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近两年,全区农信系统累计对口定点帮扶106个村,派出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88名,累计投入资金131.17万元。截至2024年末,全区农信系统支持帮扶村信贷资金投放总额12.58亿元,信贷资金余额10.85亿元。全系统消费帮扶总额4442万元。各级农合机构定点帮扶村共建成五星级党支部16个、四星级党支部23个、三星级党支部33个,11个帮扶村被评为“红旗村”称号。二是开展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成立广西农商爱心基金,专用于乡村振兴领域及县域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并组织全区农合机构在广西电视台举办的2024年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暨“慈善一日捐”现场认捐爱心款220万元。发动全系统员工参与“99公益日”助力“春蕾计划”“母亲邮包”公益行动,在全区农信系统组建266支募捐小队,累计筹集爱心款54.5万元,居全区各类企业第一。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党建引领、金融赋能、文化交融、民生筑基”四位一体创建体系,实施“共建五个家园.融惠千家万户”13项行动,培育打造全区第一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石榴网点”,持续培育打造119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石榴网点”,成为宣传贯彻“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坚强阵地,相关经验在《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参考资料》第26期专题刊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