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钦南区金窝社区:“三味”交融筑同心 互嵌共居谱新篇

2025-07-28 10:55     来源:钦州市钦南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作者:梁立强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钦州市钦南区金窝社区是广西唯一一个跨市中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近年来,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目标,创新培育“乡味”“海味”“品味”交融的社区文化,推动易地搬迁群众融入社区新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打造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金窝样板”,2023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一、以“邻里相融”厚植“乡味”,让情感共鸣更浓

立足搬迁群众“乡愁难舍”的心理特点,通过文化认同、情感联结破解“融入难”问题。一是架起“连心桥”促适应。社区积极加强联系沟通,深入了解掌握搬迁少数民族群众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文化差异后,组织由各族居民组成的楼栋长、居民代表、楼道管家等登门拜访,与热情好客的各族搬迁群众认亲戚、交朋友,拉近彼此距离,引导其早日适应新环境。将党的民族政策、社区管理有关规定和钦州风俗习惯等编印成服务手册,发放给搬迁群众,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钦州,让来到钦州市的搬迁群众有“钦州人”的归属感。二是办好“文化宴”促交融。常态化开展“邻里百家宴”等特色活动20余场,举办民族团结书画展等民族文化活动50多场次,以“美食为媒”“艺术为桥”打破文化隔阂,广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织密“帮扶网”促共富。联动辖区11个党支部建立联建机制,推动20家企事业单位300余名党员与搬迁群众结对,领办“微心愿”127个,资助少数民族困难学生20余名。创新迁出地与迁入地“两地共管”机制,将党的民族政策、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融入居民教育,通过“集中学+远程学”等方式,筑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以“就业相融”浸润“海味”,让发展动能更足 

依托钦州沿海临港产业优势,以“家门口就业”破解搬迁群众“生计忧”,让“海洋经济”红利惠及各族群众。一是技能培训“精准滴灌”。聚焦临港产业需求,开设叉车驾驶等“订单式”技能培训,定向培养适应本地产业的技术工人。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40余场,搬迁群众产业工人比例从10%提升至40%以上。二是岗位供给“靶向发力”。针对不同群体就业需求分类施策,将青壮年劳动力定向输送至园区企业;为年长群众开发社区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为有创业意愿者搭建民族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餐饮店等,形成“工农互补”就业格局,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落实政策“搬迁安心”。落实搬迁群众6年物业费减免、不动产登记等政策;落实流动人口就业、子女上学和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优化特殊群体、重点人群关爱帮扶暖心服务,解决社区“一老一小”难题,让群众“就业安心、生活舒心”。 

三、以“服务相融”提升“品味”,让幸福质感更强 

以“高质量服务”构建“嵌入式”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共享“品质生活”。一是建强“红色阵地”。 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党史展厅、民族阅读角、电影院等20个功能室,成为集政策宣传、文化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民族团结主阵地”。创新“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模式,组建“红色家访”“睦邻调解”等队伍,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二是吸纳“多元共治”。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发展2名搬迁居民为党员,推荐2名搬迁居民担任居民小组长,推荐8名搬迁群众担任楼栋长、居民代表、楼道管家,吸纳2名搬迁居民为社区网格员,让搬迁群众从“旁观者”变为“治理者”。三是厚植“文明新风”。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社区管理,通过“最美家庭”“文明楼栋”等评选,推动移风易俗与各民族优良传统相融合。依托“民族文化长廊”“石榴红”景观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族政策宣传,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