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岭街道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街道发展血脉,通过思想引领、活动赋能、服务提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入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心中。
阵地建设“强根基”,思想引领聚共识
红岭街道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精心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示范点、“民族之家”等平台,系统化布局宣传载体,在宣传栏、活动站等显著场所张贴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海报,让政策解读与暖心故事融入日常,营造出抬头可见、润物无声的浓厚氛围。探索“党建+民族团结进步+N”模式,通过党员教育、文艺活动、惠民服务等方式,向居民群众讲解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各类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构建“线上+线下”的宣传格局,线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宣讲活动20余场,邀请老党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推送民族政策解读、宣传报道50余篇,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
文化活动“搭桥梁”,交融互动聚人气
红岭街道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用心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梁。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邻里一家亲”“寒冬送暖”等文化主题活动30余场,将写对联、包粽子和制作五色糯米饭等传统文化活动融入活动中,让各族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深悟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互动交融中增进情感共鸣,凝聚精神共识。此外,以“广西三月三”为契机,红岭街道举办首届运动会,200余名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健步走、趣味运动等项目。赛场上,大家并肩奋进、挥洒汗水,赛场下,欢声笑语不断、情谊持续升温,生动诠释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步构建起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环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红岭街道常开长盛。
精准服务“暖人心”,实干担当促团结
红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各环节全过程。聚焦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群众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申请、党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50余次,引导各民族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市、扎根城市。整合各方资源,组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服务队伍,构建“上门服务+常态化服务+特色服务”多元模式,针对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群体,建立“爱心档案”,化身“贴心管家”提供困难救助、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等服务,用“零距离”服务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有话说”等活动,解决各族群众诉求20余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0余场,让各族群众共享祖国繁荣发展成果,共绘和谐辖区新画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