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福隆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文化传承凝共识、产业共建促共富,积极探索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民族同心、发展同频、文化同兴”的特色振兴之路,谱写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发展的时代新篇。
一、党建引领聚人心,打造乡域经济“主心骨”
乡党委实施“民族团结+组织振兴”双轮驱动机制,推行“1+6+N”党建引领体系,即1个乡党委统筹、6个党支部攻坚、N支党员先锋队下沉,全面强化组织建设、助力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已完成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带动54个基层党支部开展专题学习106场次。采用“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万亩以上、糖蔗料种植面积7300亩以上,新增种植龙须菜1400亩、油茶230亩,成功发展姑辽茶、订单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创新打造营旺村农特产品加工作坊,年加工销售笋干、八角等农副产品5万斤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成果惠及全乡4341户农户。
二、文化铸魂润边疆,唱响民族共融“同心曲”
大力实施“山歌连心桥”文化工程,立足“诗潘”山歌这一非遗瑰宝,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文化活动激发非遗传承内生动力,挖掘、培养“诗潘”创编演唱人才,助力地域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立“传承人+歌师+学员”三级传习网络,邀请非遗传承人农廷兴,“木棉组合”主唱陆建平等专业人士授课,举办传承人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60余人。同时,将非遗与发展主线深度融合,自采自编原创“诗潘”网络安全宣传山歌短片,被自治区平台采用推广,并荣获2025年第十五届广西歌王大赛山歌短视频最佳人气奖。
三、产业共富显担当,铺就民族振兴“幸福路”
按照“传统产业提质、特色产业增效、新兴业态突破”思路构建产业矩阵,形成糖料蔗、龙须菜、油茶三大主要产业,同步培育澳洲蓝龙虾、慕菲勒红薯等拳头产品打入高端市场,大力打造平良村产业集群基地,在生态泉水鱼、澳洲蓝龙虾养殖基础上,接续推进170亩坚果套种龙须菜、盘活撂荒地发展120亩糖料蔗、推进200亩子弹头辣椒和高端桂晶红薯种植,建立藏香猪养殖基地存栏800余头,全乡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今年以来,自营收入15.35万元,辖区内超1.6万名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真正实现“共耕一片地、共唱一首歌、齐走致富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