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海城区做优“就业、医疗、服务”三篇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7-29 09:35     来源:北海市海城区民族宗教侨务局     作者:苏扬维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海城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在就业、医疗、服务等领域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民生共融经验,既提升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为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基层实践样本。

一、以精准就业帮扶为纽带,在共富路上凝聚团结合力

海城区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凝聚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粘合剂”,通过“精准对接+创业扶持”模式,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就业机遇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创新就业对接机制,建立“岗位找村民、村民找岗位”帮扶机制,向脱贫户、返乡劳动力等群体精准推送用工信息。2024年以来,海城区举办招聘活动14场,线上发布岗位信息近千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岗位送上门、就业在家门”,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目前,海城区各族脱贫劳动力务工444人,超过2020年底务工人数的102.54%。二是激活创业动能,依托创业孵化基地扶持175家企业入驻,带动191人就业,让各族群众在创业就业实践中加深交流、凝聚共识。

二、以优质医疗保障为基石,在健康守护中厚植团结底色

海城区以医疗资源升级与服务创新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网络,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健康服务中拉近距离、增进情感。一是完善硬件布局。2025年1月建成启用海城区人民医院,以现代化的诊疗设施和“一站式”服务解决各族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目前,海城区已建成2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村卫生室,实现乡镇卫生院100% 参与医联体建设,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让医疗资源均等化惠及各族群众。二是聚焦特色群体需求,创新推出“医药服务包”个性化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海城区已与144名困难群众签约高血压等个性化“医药服务包”,为141名慢病患者提供上门诊治、送药等医药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中医诊疗351人次,用精准服务筑牢民族团结的健康基石。

三、以便捷生活服务为载体,在共居共融中画好团结同心圆

海城区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优化供给,打造共居共融的幸福家园,让各族群众在便捷生活中增进认同、凝聚合力。一是织密服务网络,通过整合商超、医疗、教育等资源建成6个试点社区生活圈,实现“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全覆盖,实现以小半径“圈”出各族群众幸福感;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社保咨询、水电缴费、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畅享便捷。二是丰富服务业态,探索“便民生活圈+商圈”模式,引进7家企业和品牌首店进驻北部湾广场商圈、宁春城商业综合体,丰富商圈业态供给。建设智慧市场11个,以科技赋能民生,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交易环境、提升服务效率,为各族群众打造更便捷、透明的消费场景;85%的街道布局7个长者食堂,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用餐需求,用暖心服务解决“吃饭难”问题,通过民生“小事”筑牢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