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象州县:以果为媒促团结 产业兴旺共发展

2025-07-30 08:30     来源:来宾市象州县民宗局     作者:江泽朝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象州县地处桂中腹地,壮、汉、瑶、苗等18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象州水果产业四季兴旺:春季枇杷、沃柑错峰上市,夏季葡萄、龙眼相继登场,秋季蜜柚、砂糖橘飘香,冬季草莓、脐橙供应不断。近年来,该县以水果产业为纽带,推动各民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携手共进,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富裕。

一、政策引领,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象州县始终将水果产业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落实《关于调整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以奖代补有关事项的通知》,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032万余元,惠及将近8000户脱贫户(含监测对象),激发各族群众参与水果种植的积极性。推行沙糖桔价格指数保险,为果农规避市场风险,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在政策推动下,全县水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柑桔类种植面积近37.6万亩,年产值约20亿元。寺村镇打造喜力水果示范园、六道水果示范区等特色产业基地,2024年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5.08万亩,年产鲜果10.1万吨,成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为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象州县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水果品质与产量。在象州镇鸡沙村委湾田村,推广荔枝树矮化改造技术,通过科学修剪、精准施肥,使荔枝树实现丰产增收。果农陈丽菊家的10多亩荔枝经改造后,亩产提升至5000斤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依托周边良好生态环境,湾田村荔枝以果肉厚实、清甜多汁的特点赢得市场认可。在沙糖桔种植区,推广有机花生麸施肥等绿色种植技术,提升果实品质。花池村委木屯村合作社组织壮、汉等各族社员应用该技术,产出的砂糖橘口感清甜,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实现畅销,充分体现了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让各族群众在技术推广中共享发展成果。

三、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象州县积极探索“水果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各族群众增收渠道。寺村镇喜力村以葡萄产业为核心,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在夏季葡萄成熟季举办开园仪式、丰收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采摘体验。同时,将三月三歌圩、喜力秋社等民族文化活动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带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产业融合中获得更多收益。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搭建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自治区人大代表黄文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壮汉双语开展直播带货,推广象州砂糖橘等特色水果,助力民族地区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2024年全县沙糖桔产量60万吨,现有水果加工企业(选果厂)130家、216条生产线、272座冷库对采后水果进行处理,目前已建成的“净菜加工中心”,不仅为当地水果提供了专业的分拣、包装、仓储服务,更搭建起联通内外的流通桥梁,助力象州水果“卖全国”,同时也引入各地优质农产品,朝着“买全国卖全球”的目标迈进。

四、团结互助,共筑和谐发展局面

在水果产业发展进程中,象州县各民族群众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了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如寺村镇木屯村壮、汉、仫佬等各族群众共同组建合作社,在砂糖橘种植、销售等环节密切配合,统一管理、抱团发展。合作社积极为各族社员联系销路,帮助脱贫户解决水果滞销问题,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寺村镇喜力村各族群众在葡萄产业发展中,各族群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葡萄产业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象州县以水果产业为桥梁,将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产业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在民族团结中推动产业进步。下一步,象州县将持续做强做优水果产业,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象州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