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要使命,传播民族文化,积极参与民族地区公益,助力产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民族交融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筑牢能源战线民族团结精神堡垒。一是深化红色教育。以“当好能源主力军 扎根边疆建新功” 红色教育基地为重要依托,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高地。全方位展示中国石化在广西深耕能源服务、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奋斗历程,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珍贵史料陈列等,生动呈现各民族携手推进能源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动人篇章。常态化组织各族员工参观学习达5万人次。积极发挥对外交流窗口作用,累计接待东盟国家考察团、区内外团体等超万人次,以能源战线的团结实践为纽带,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成为跨区域、跨国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二是创新宣教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下通过基地主题展览、加能站宣传栏等载体,集中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工作成果;线上依托公司“两微一号”等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文化故事、员工团结事迹等内容,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职工日常工作与生活,形成人人讲团结、事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广西“三月三”、东盟博览会等重要节点,开展民族特色系列主题活动,尊重民族感情,选评“最美刘三姐”“最强阿牛哥”,通过民俗体验、机关帮扶、劳动竞赛等形式,促进各民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切实为基层员工减负增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构建能源战线民族团结互助平台。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确定地市公司党委书记为属地负责人,形成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的工作格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与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紧密围绕民族团结主线扎实开展。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以“逢六说事”工作室为重要依托,全面激活广西石油 “石榴籽” 统战人员建言献策工作室效能,打造促进民族团结的创新平台。每季度首月 6 日,组织各民族统战人员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民族地区能源服务优化、促进各民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内容,结合公司经营发展、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研讨与提案征集。三是强化保障措施。设立统战工作专项经费,并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等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14家地市公司也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干部,通过请进与送培的方式,组织民族理论政策培训、跨地区经验交流等活动,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稳定性高的统战工作队伍。
铺就能源战线民族团结发展之路。一是坚持“国企为国、在桂兴桂”,创新打造总对总战略合作模式、“三带”乡村振兴帮扶模式,消费帮扶金额年均超1亿元,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超300万元,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民族地区发展动能,连续多年在区直中直驻桂单位定点帮扶考核中被评为最高等级。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国有骨干企业和地方优势企业相继组建50余家合资合作企业,聚焦能源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拓宽合作版图,优先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以产业聚合带动民族地区劳动力技能提升与稳定增收。二是坚持产业帮扶,精准对接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依托中国石化3万多座加能站和2万多家易捷便利店,推动百色芒果、融安金桔、荔浦芋头等“桂品出山”,销往全国各地。自脱贫攻坚至乡村振兴,广西石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500万元,选派126人次驻村干部,助力33个贫困村、14000名少数民族群众如期脱贫。三是坚持教育帮扶,聚焦少数民族乡村教育短板,修缮校舍、捐赠教学设备、设立奖助学金,助力改善就学环境,为少数民族学生点亮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灯。四是坚持公益服务,连续22年开展“情暖驿站”春运关爱公益活动,为超400万“返乡摩骑”及 5000万春运人员提供温暖服务,该项目荣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成为传递民族团结情谊的闪亮名片。“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五次驶入广西,帮助河池、桂林、玉林等地500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并留下3座驻地医院,让光明与希望长久扎根壮乡。在全区建成239 座“司机之家”、338 座“爱心驿站”,为货车司机、户外劳动者等群体提供免费贴心服务,其中多个站点获评国家级示范站,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携手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绘就能源战线民族团结生态画卷。一是推动11次油品质量升级,实现从含铅汽油升级到国六标准油品,部分环保指标优于欧盟标准。二是锚定“双碳”目标,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优化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深入开展“光伏+”行动,部署开展“百站沐光”行动,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81座,年发电量约760万度,减少碳排放5002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7.3万棵。三是引领氢能发展,立足中国石化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战略目标,推动打造氢能公交、氢能游船、氢能旅游岛等氢能“制储运加用”多元示范应用场景。自主研发全国首台套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加能站,为解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运输储存难题提供了新路径。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能走廊建设,引领广西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能源战线民族团结和谐家园。一是大力培育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秉持“人才强企”战略,构建少数民族人才培育体系。设立“李金兰创新工作室”“HSE管理攻关组”等特色平台,通过“师带徒”“青年安全岗”等传帮带机制,培养数千名“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二是强化数智创新驱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南宁油库成功引入国内领先的数字化监控技术,实现收油、发油、安全、环保、消防、管理“六个智慧化”,成为行业标杆。三是健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年均组织“应急演练”“安全宣传咨询日”等活动上千场,覆盖各族员工及群众超2万人次,切实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保障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四是企社联动共治。成立中国石化销售企业首家HSE技术服务公司,打造综合性实训基地,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安全技能培训5.6万人次,有效提升区域安全生产水平,构建起坚实的安全稳定防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