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凌云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围绕群众需求与社会发展,广泛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扎实开展各类活动,有效促进各族群众之间团结交融。
织密志愿服务网络,夯实团结交融根基。围绕全县中心任务,结合部门职能与行业特点,持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多元志愿服务项目,构建“1+20+N”志愿服务新格局,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印发《凌云县“志在心中 愿在行动”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明确20个牵头单位与37个配合单位,聚焦新时代文明、卫生健康、民族团结等20项重点任务,组建“理响茶乡”“银龄行动”“教育在行动 茶乡更美好”等196支志愿服务队。目前,“桂志愿”平台注册志愿者达3.32万人,累计开展活动965项,全面织密民生服务网络。
筑牢多元共治阵地,增进认同凝聚合力。依托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146个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整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工会驿站、妇女儿童之家等资源,打造政策宣传、技能提升与关爱服务综合平台;借助“法院+N”调解、“12351”热线、“凌检・春芽”及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县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拓展群众维权窗口与服务阵地。在20个村推行“爱心超市”,实施积分激励制度,引导群众参与产业、环保与志愿服务。同时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快递站、候车亭等便民站点,为群众及从业人员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便利,在8个乡(镇)和110个村(社区)设立综合窗口征集办理“微心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显著提升群众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创新特色服务品牌,激活基层团结效能。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干部回乡·扮靓家园”“我的家乡我建设”为载体,培育“环保妈妈”、“双语”山歌宣讲等特色项目,用乡音传播民族政策与文明新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发挥党员、干部职工、乡村能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多方力量,带动群众参与治理,形成“党员带群众、先进带大众”的良好氛围。打造“一墙一文化”示范墙20余面,开展相关活动450余场。组建8支“双语”山歌宣讲队,结合“书记夜话”“板凳议事”等场景,开展“院坝会”“田间课堂”,完成“理响茶乡”宣讲10场次,覆盖300余人次。借助瑶族文化节、吼敢歌圩节、广西“三月三”等节庆,举办“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活动80余场,覆盖5万余人次,持续为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注入新活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