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东兰县:深化非遗传承创新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5-10-01 19:35     来源:东兰县委统战部     作者:韦祖建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东兰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筑牢传承根基、注入时代活力、拓宽传播路径、深化文化认同等举措创新,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焕新彩,在共享中聚民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系统性保护,筑牢传承根基。对非遗进行全面普查与数字化存档,建立非遗档案库。对壮族铜鼓习俗、壮族蚂拐2项国家级非遗,瑶族猴鼓舞、壮族舂榔舞等 11项自治区级非遗实行重点保护,命名校园传承基地12个,村级传承基地8个,传承示范村24个,培育71名各级非遗传承人。在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劳动小学、民族中学等学校开设非遗传承课堂,让传承扎根青少年群体。 

二是创新性展现,注入时代活力。推动民族元素与现代艺术融合,创作原创民族歌剧《拔哥》,演绎壮族英雄故事。广西壮锦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精研“通经断纬”古法技艺与现代民族服装设计,形成了传统工艺与时代审美的创新融合。支持东兰传承民间铜鼓厂等企业升级,将铜鼓铸造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利用新媒体传播“壮族蚂拐节”,“瑶族祝著节”等传统习俗活动,让传统文化接上了时代气息,迸发新活力。 

三是融入旅游发展,拓宽传播路径。打造“红色+民族”文旅线路,将武篆镇东里村等建成红色旅游重点村,开发铜鼓体验、山歌对唱等特色项目。将坡豪湖绝美生态与民族风情深度融合,开展湖畔山歌传唱、桨板趣味体验、越野寻宝挑战等文旅活动,让湖光山色成为承载民族文化、助力文旅发展的载体。举办巴畴壮寨农耕文化旅游节等“一乡一品”活动,建设2个铜鼓“椿榔舞”表演舞台,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深化文化认同。常态化开展“月月铜鼓会”,三年来累计举办60余场,吸引百万人次参与。组织铜鼓山歌队赴西藏林芝、陕西安塞交流演出,邀请台胞及黔桂革命老区代表共庆民俗节日,在“走出去、请进来”中深化中华文化认同。每年开展40 场“文化进万家”演出,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