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自治区民政厅以“暖心民政”建设为抓手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10-17 22:25     来源: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民宗委民族团结促进处     作者:曾凡明,吴荣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自治区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以“暖心民政”建设为抓手,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以暖心民政救助,兜住各族群众民生底线。一是把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居民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积极指导各地规范落实“单人保”“低保渐退”和扣减“收入成本”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居民按规定全部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等。2024年至今,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补助资金近159亿元,惠及30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对象137万人。二是兜底农村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履行民政部门兜底保障职责,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上新台阶、助力乡村振兴见实效。2024年至今,全区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4.9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21万人,占比60.1%,为脱贫人口发放低保金8.43亿元;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特困人员2.1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8664人,占比39.7%,为脱贫人口发放特困金8825.95万元。对未在兜底保障范围内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和未在兜底保障范围内的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三是做好边境少数民族群众安居帮扶。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区实施边民生活补助政策,给予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边民发放生活补助。从2020年1月起,每年我区对边民约40万人按每人每月210元的补助标准发放边民生活补助,全年共发放约10亿元。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补助资金近159亿元,惠及3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对象137万人。2025年筹措边民生活补助资金约10亿元,为防城港、百色、崇左3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31个乡镇192个行政村1394个自然屯中符合条件的约40万边民,其中少数民族22.5万人,按照每月21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此项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基本生活,稳住边境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暖心民政服务,提升基层民族事务管理能力。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婚姻登记管理工作。夯实服务根基,高标准推进婚登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出台特色节假日婚姻登记服务政策,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拓展服务内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开展婚姻登记业务咨询、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以专业力量助力各族家庭建设幸福美满婚姻,促进家庭和睦、民族和谐。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打破地域限制,畅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渠道。今年以来,全区有已建或在建公园式景区式婚姻登记服务点8处,共办理结婚登记10.19万对,各民族在婚姻联结中不断增进情感认同、深化团结情谊。二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项目资金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2021、2022年下达2500万元支持金秀、融水、三江、隆林等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和西林、凌云县享受自治县待遇30周年纪念活动养老服务项目。2023年下达自治区福彩公益金900多万元支持金秀瑶族自治县、资源县河口瑶族乡、宜州区北牙瑶族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年,安排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庆补助1000万元,用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2024年以来,筹措中央、自治区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龙胜各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资源县车田瑶族乡5个养老服务项目建设。

以暖心民政建边,助推边界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一是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各地在创建平安边界工作中,充分利用边界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相近的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办法》等界线管理法规文件,如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侗族多耶、侗族大歌、芦笙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为平台,巧用“多耶普法”“村寨月也”“鼓楼议事”“款坪讲款”等形式收集民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巧妙化解边界矛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管理、维护界线的良好氛围。“三月三”期间,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平南县马练瑶族乡、藤县大黎镇联合举办“区域协作发展共唱民族团结山歌”活动,在新利村鸡鸣顶三县交界处,以唱山歌的形式共同庆祝广西“三月三”。通过界线周边群众互相走访交流,增进感情沟通,加深群众友谊,共同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二是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的工作主线,各地在命名过程中,注重将民族精神、历史文化融入地名之中。把广西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涉及的3个地级市和8个边境县(市、区)作为工作指导重点。2024年,边境地区共命名1071个,更新地名数据7600个。指导各地把民族村寨、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示范重点打造。2024年,在蒙山县召开全区“乡村著名行动”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蒙山县夏宜瑶族乡木王坪村、文圩镇灯挂村示范点。民政部在兴安县举办全国“乡村著名行动”培训班,兴安典型经验做法得到民政部领导和各省与会同行的充分肯定,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对此作相关报道,并作为全国“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推广。三是开展边境地区民政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广西边境地区民政业务发展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特别是存在基层民政设施覆盖不足、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结合边境地区3个设区市、8个县(市、区)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从2025年起开展广西边境地区民政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全覆盖民政业务领域,重点推进34项民政服务设施项目和9项购买服务项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