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平南县:以高质量就业服务“小切口” 拓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幸福路”

2025-10-08 09:15     来源:平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平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作者:杨晶雅,谢华杰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平南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稳就业保民生”目标,坚持强化服务、拓宽渠道、提升技能、完善保障等举措,以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构建起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交融互嵌的就业增收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各族群众务工增收渠道

一是精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招聘服务体系。2025年以来,全县常态化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5场,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开展“点对点”送工入企参观应聘1992人,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渠道发布企业招聘岗位信息65期次,印制并发放各类企业招工手册1.5万份。二是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援助。认定就业见习基地36家,在岗见习生102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28%。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目前人社系统开发全县在岗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966人。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03家,吸纳脱贫劳动力768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三是有序推动劳务输出协作。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组织“点对点”入企参观应聘1948人,开展“点对点”赴粤返岗务工服务,输送100名务工人员安全便捷返岗复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稳步扩大,达到46.83万人。

二、引导服务基层,拓展各族青年多元就业空间

一是畅通基层就业引才渠道。统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多个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基层就业机会。2025年,全县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含教师岗位),已聘用288人;精心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目前在岗服务人员63名;通过直接考核方式,按规定程序安置124名定向培养毕业生。二是营造基层服务良好环境。切实保障在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落实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工作生活条件等,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宣传等方式,弘扬扎根基层、服务奉献的精神,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基层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各族青年在共同的奋斗中加深情感认同。

三、注重技能培训,提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竞争力

一是开展精准有效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以及市场用工变化,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电工、电子商务、特色种养殖等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2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班27期,覆盖培训学员1002人次。二是着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立足本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精心培育和打造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劳务品牌,如“平南奶茶”等。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平南籍劳务人员,特别是涉及相关行业的各族务工人员的市场辨识度和竞争力,推动其实现稳定就业和更高收入。积极组织品牌劳务人员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交流活动,展示技能风采,拓宽就业路径。

四、落实社保政策,织密各族群众民生保障安全网

一是持续扩大参保覆盖范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聚焦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大政策宣传和参保动员力度。截至2025年7月,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6.2万多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7万人,覆盖面持续拓宽。二是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政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截至2025年7月,全县累计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类社保待遇总额超过11.29亿元。三是扎实做好征地农民参保。推进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落实缴费补贴政策,保障其长远生计。截至2025年9月,全县已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补贴资金5146.73万元,组织被征地农民办理参保手续2901人。

五、支持稳岗创业,培育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新动能

一是加大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对接联系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协助其申请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惠企纾困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登记失业人员、各族求职者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2025年9月,已落实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带动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68.07万元,以“真金白银”切实减轻企业用工成本,激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二是强化创业扶持政策供给。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优化申请流程,降低融资成本,重点面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各族创业青年提供融资支持。2025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4笔,发放总金额达6151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334人,通过创业成功带动就业542人,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六、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合力

一是健全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与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教育、卫健、医保、民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定期研判农村居民收入形势,共同研究制定综合性增收政策,确保各项措施同向发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深化数据信息共享应用。依托全县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人社部门内部的就业登记、社保参保、技能培训数据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农村居民收入监测数据的交互比对与融合分析,通过大数据手段,精准识别不同群体就业需求、培训意愿和困难所在,为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培训项目、帮扶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三是协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与产业融合。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支持团委、教育、卫健等部门组织实施“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各族青年在服务乡村中成长成才。协同工信、文旅等部门,为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凝聚起推动乡村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富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