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大发社区:“三个聚焦” 打造多民族互嵌式社区

2025-10-16 10:10     来源:大发瑶族乡人民政府     作者:唐慧玲,俸江宁,韩宁,秦艳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大发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目标,全力推进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幸福家园。

聚焦“共居共学”,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生产生活圈。一是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成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涉及项目34个,创新嵌入香龙长鼓、壮锦纹样等各民族元素,让“一步一景”皆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认同“微课堂”,惠及各族群众1800余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居住格局,荣获桂林市考评验收一等奖。二是推进公共空间融合建设。聚焦各族群众融居“急难”需求,全力协助建成桂江防洪堤、龙窝至大发道路修复、民族同心文化广场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十五分钟交往圈”,实现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治理空间深度融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多次排名全市第一。三是打造特色学习空间。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助推2个民族特色校园、2个民俗陈列馆、1个廉政教育基地及2座民族文化长廊建成。邀请非遗传承人,围绕香龙舞、“路上漂泊”和“水上漂泊”等民族文化,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传承活动,各族群众参与超3000人次,实现从“空间嵌入”到“文化融入”的深度转变。

聚焦“共事共乐”,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一站式”民族服务窗口3个,为各族群众办理事务3200余件。设立社区代表联络站,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6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5件。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办理便民事项,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开展“万企进万家”“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10余场,线上线下推荐就业岗位2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0余人。二是建立互助共享机制。创新推行“党建+基层组织+网格+群众”模式。通过“党建+”连心桥机制,把社区划分为11个基础网格,建立“支部派单、党员接单、限时销单”闭环处理机制,推动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高效落地。积极开展“乡贤课堂”、书记接访、护校安园、反诈宣传等微治理行动200余次,营造邻里互助、团结共融的氛围。三是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推行“党建+产业”服务模式,组织柿子和水栀子等农产品种植及销售技能培训20余场,累计培训超200人次,有效提升居民经营能力。同时,支持居民创办油榨坊、制酒坊等各类手工作坊10家,带动超过12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和自主创业。

聚焦“共建共享”,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一是建强多功能活动阵地。投入181万元,建成面积1717.25㎡的健身活动场所,配备45张休闲长椅及28套健身器材,全方位满足各族群众休闲健身、互动交流需求,年接待各族群众5.8万余人次,成为各族群众相聚交流、增进情谊的“共享会客厅”。二是创新特色活动形式。以多元活动为纽带,助力乡党委成功举办乡40周年庆、第一届盘王节,国庆节升旗仪式获中央电视台刊播。积极承办桂林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桂江韵文艺表演、“三月三”山歌对唱等活动60余次,组织香龙舞、长鼓舞、竹竿舞等非遗传承活动26次,开展“民族美食节”“手工技艺大赛”等特色活动12次,累计吸引1.2万人次游客参与,增进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场景。组建6支多民族文艺团队,开展文艺汇演20余场,举办“民族团结运动会”3届,以文体活动点燃各族群众参与热情。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学党史 感党恩 跟党走”等主题活动20余次,评选“最美民族团结家庭”36户,以典型引领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