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市县信息

融安县大将镇:深耕民族团结沃土绘就“五个家园”幸福图景

2025-10-13 09:45     来源:融安县民宗局,融安县大将镇人民政府     作者:农小娴罗伟,周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融安县大将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自治区“五个家园”建设目标、培育“五个认同”根基,于细微处织密团结纽带,在实践中点亮幸福图景,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金桔飘香的山乡灼灼绽放。

一、共建精神家园:文化润心,让认同扎下根

“红匠课堂”顺着田埂、绕着灶台走进村寨,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培训90余场、百姓宣讲86场,将党的声音精准传递至3000余名各族群众身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亲切交流中落地生根;深挖镇内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系统梳理“藏在史料里的记忆”,筹建红色展馆,让老一辈奋斗史成为各族儿女的精神养分,助力广西“红色文化铸魂工程”落地基层;以传统节日为纽带打造“民族团结派对”,连续举办设洞寒食节、重阳敬老节、中秋欢聚夜等民俗文化活动,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丰富了群众与游客的精神生活;推动道德模范故事在村寨间流传,通过宣传孝老爱亲、诚信经营、热心公益的“身边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感可学,潜移默化中在各族群众心中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

二、共创幸福家园:产业赋能,让日子甜起来

作为“融安金桔”核心产区,紧扣广西“特色农业强区”建设要求,把这颗“黄金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致富果”。探索“特色产业+工业”融合模式,精准对接企业延伸产业链,目前已牵手10家企业、签约3个重点项目,3000万元投资推动金桔从“鲜果果”升级为果脯、果酱、金桔膏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持续拉长;借电商东风破局“出山难”,2024年全镇150余家电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将直播间架到果园,全年电商交易额达4.7亿元,带动70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让留守妇女、返乡青年实现“务工不用远走”,4000余名群众跟着产业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以生态为基发展乡村旅游,镇党委、政府牵头将“小村之恋・广西浪溪江百里生态长廊”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金桔丰收季期间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余万元,让“吃旅游饭、赚生态钱”成为新风尚。

三、共筑和谐家园:守望相助,让邻里更亲近

将“融议心安”议事桌摆进村寨庭院,以村级党组织为引领,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乡村事务决策:富乐村二屯集体商议修复桥梁、雅仕村平南屯合力美化休闲广场,打造多个“融议心安”示范点,实现“民事民办民满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搭建“倾听・群众声音”平台,打通信访直通车,深化“诉源治理+”模式,2024年邻里纠纷、产业矛盾等各类问题调解成功率达98%,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用活农家书屋推动各族群众共学技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大家共同清洁村寨、关爱留守老人,目前大将社区获评“柳州市文明单位”,东潭村、富乐村获评融安县“星级文明户”创建先进村,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上实现全方位嵌入。

四、共护美丽家园:绿水青山,让乡愁有归处

将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共促共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污水净化池、配备垃圾分类箱、深化厕所革命,让村寨环境更清爽;严格落实林长制,推动油茶林规模化种植,嫩绿茶芽成为各族群众的“生态银行”;持续改善乡村基础条件,维修81盏路灯照亮群众夜路、整治17处乱搭网线、在龙妙村等3个村新增信号塔,解决山区通讯卡顿问题;常态化开展“一月两会三清四路”村庄清洁行动,让村寨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镇、村河长全年巡河920次、开展水利图斑整治19次,守护浪溪江清凌水质。

五、共守平安家园:网格织密,让安稳伴日常

创新“网格+民族团结”治理模式,在全镇织密15个村级网格“平安哨”,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与若干民族工作信息员,走村入户排查需求,2024年通过网格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2.5%,将风险“灭在萌芽”;2025年上半年排查整改18处安全隐患,检查过往车辆220余辆、开展交通劝导230次,守住村口安全线;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寨、应急演练强本领活动,提升各族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