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由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民语中心)组织编撰的《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首批5册图书正式出版。丛书出版是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是全面推进语言资源整理加工、对语言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首批图书包括《武鸣壮语双桥话》《都安壮语地苏话》《忻城壮语城关话》《融水苗语洞头话》《金秀勉语长垌话》,系统记录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口头文化,为科学保护语言多样性提供了珍贵资料。
丛书每册分为导论、语音、词汇、语法例句、口头文化、话语六部分,并附索引、参考文献及调查手记。导论勾勒语言点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能;语音精准呈现发音规律;词汇涵盖生活、自然等实用领域;语法例句解析结构特征;口头文化收录歌谣、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部分还原日常对话场景。丛书还特别注重音视频语料与文本的一致性,由民族语文专家全程把关,确保学术严谨性,既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展现了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共融、文化互鉴的图景。
据了解,自2017年启动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以来,广西组织1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余个专家团队、200多名技术人员,历时8年完成广西少数民族语言72个调查点的语料采集保护工作,覆盖广西所有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工作规模排在全国各省区前列。学者们跋涉壮乡苗寨、瑶山侗寨,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每个语言点记录下3000余条通用词汇、100个语法例句及大量山歌、传说等口头文化,为民族语言留存了鲜活样本。
民语中心计划用5—10年的时间从已完成语料采集工作的调查点中择优逐年编辑出版《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同时将积极探索建设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数据库,推进新时代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助力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让少数民族语言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