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创新特色办学纪实
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是广西进行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的30所民族初级中学之一,也是贵港市唯一一所进行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的初级中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为37612平方米,校舍面积为6580 平方米,在校生1123人,教职工92人。多年来,该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着力打造壮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平台,坚持以“为壮乡儿女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以“实施壮汉双语教学,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办学特色,致力于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当地壮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校园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地方味浓”“壮族特色明显”的学校,为广大壮族学生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007年,学校荣获“广西民族语文工作集体二等功”;2016年,被评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2017年,被评为“自治区第一届文明校园”;2018年,被评为贵港市义务教育常规管理优秀学校。该校参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壮族地区壮汉双语双文教学研究”子课题“民族初级中学壮汉双语双文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学校先后接待包括加拿大埃德蒙顿市教育局、阿尔伯塔大学等教育考察团到校考察调研92批次,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施壮汉双语教学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就很难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因此,在壮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壮汉双语教育,不仅能保障壮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培养壮族学生学母语、用母语的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母语的优势开发儿童智力,以及利用壮语文教学功能提高壮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他们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效地传承和弘扬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民族语文政策的具体体现。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去实践的。
一是实施壮汉双语教学,有效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学校从办学伊始就承担了初中阶段的壮汉双语教学任务。2013年以后,学校招生范围的蒙公乡山南片7个村小学,全部进行壮汉双语教学。为了进一步巩固壮汉双语教学成果,一直以来,该校认真贯彻执行桂政办发〔2012〕32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壮汉双语教学班中开设壮语文必修课,每周2个课时,利用壮语文的优势,促进汉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让实施壮汉双语教育小学的毕业生100%能够就近入学,使覃塘区的壮汉双语教学形成从学前到初中的“一盘棋”体系,有效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二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壮汉双语教学新路子。2001年,该校承担省级课题“壮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广西小学壮汉双语文教学研究”的研究,2008年又承担由广西民族大学韦达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资金项目“壮族地区壮汉双语双文教学研究 ”课题的子课题“民族初中壮汉双语双文教学”的研究,这些课题都已全部结题验收。省级课题“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研究”荣获贵港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西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申报市级课题“行为习惯与学科素养的研究”,2014年申报市级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和“农村初中学科素养培养的研究”。2015年学校又申报省级课题“壮汉双语教学对壮族地区学生汉语文学习的帮助研究”。通过开展这些课题研究,探索经济欠发达的壮族聚居地区中小学校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创新地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等问题,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是拓宽壮语文工作思路,扩大壮语文的影响力。2007年至2015年,学校成功地承办了8届回乡青年壮文、技能培训班,为400多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初中毕业生免费开展了壮文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了他们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他们宣传壮语文、使用壮语文,进一步扩大了壮语文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还组织师生参加“收集本地山歌戏剧”社会实践活动,发动全校师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深入村屯与民间艺人交流,广泛收集民间民俗山歌、壮剧,并用壮文记录。近年来,学校与民间艺人共同挖掘、收集、整理了《朱卖臣》《弄假成真》等63部脍炙人口的壮戏剧本及80首推陈出新的山歌,既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极大增强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建设民族文化校园 彰显特色办学氛围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打造学校品牌、创建特色学校,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深入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以课堂、课外活动为阵地,把民族元素带入校园,把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形成了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学校。
一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逐步完善校园民族文化建设。现代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特有的历史传承,离不开和谐的发展环境,更应面向未来的教育需求。打造学校特色必须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相呼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环境相协调。因此,在打造办学特色的工作中,应找准自己的办学优势,彰显自己的个性特长,使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一致,使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未来教育发展和谐一致,打造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办学档次得以有效提升。该校的具体做法为:第一,根据实际,准确定位学校特色。蒙公民族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地处乡村,服务壮乡,既有一般初中的教育教学常规任务,又肩负壮语文教学任务与传承壮族优秀文化的使命。因此,学校目标定位是以“扎根乡土,文化育人,成就教师,为壮乡儿女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实施壮汉双语教学,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办学特色,以建设 “五个一”( 即蒙公民中那博物馆、蒙公民中民族文化长廊、蒙公民中校徽、蒙公民中民族书屋、蒙公民中民族体育活动场)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校园“书香壮园”为载体,努力建成广西校园民族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第二,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首先,健全学校校园民族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责任,任务到人。其次是制订好校园民族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时间表。编制好《蒙公民中校园民族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明确提出按时完成“五个一”民族文化特色校园建设;校园宣传标语都用上壮汉双语;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公开出版校本教材《书香壮园》等。
二是建设民族特色文化校园,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该校建设校园民族文化环境,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旨在通过本校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设,营造学生体验民族传统文化之环境。打造学校特色除了依靠自身的内部条件外,还须与所在的村屯干部、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广泛沟通,以取得广泛支持,紧扣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把当地文化的精髓和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办成具有和地方特色的学校。因此,尽管学校是一所位于村屯的乡镇初中,硬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发展资金又很有限,但是,学校联合学生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创建了一间“蒙公民中那博物馆”,现已收集和展出壮族生产生活用具、古壮字手抄本等实物、文献资料近500件;建起一条展示民族团结、民族知识、壮民族风俗习惯常识的长72米民族文化长廊;设计了一个体现该校独特办学理念的有民族特色的校徽;建成一个供师生课余休闲阅读的开放性的民族书屋;一个给学校师生训练和展示壮族体育风采的“民族体育活动场”。学校出版了校本教材《书香壮园》,编撰了一系列壮文校本书籍,购买了大量民族体育器材。同时,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训、《弟子规》、《三字经》等为内容的壮汉双语宣传标语。学校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氛围,让师生随时随地直观地、深刻地了解壮族人民的发展历程、生产生活情况和传统文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对壮民族的热爱,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宣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熏陶。
创新民族文化教育 丰富特色办学内涵
蒙公民族初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打牢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是在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中突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总之,要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功能与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一是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常态化。学校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每班每周一节课。内容以民族理论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民族知识讲座、民族音乐歌舞排演、民族书画创作等。同时学校根据壮汉双语教学“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原则,开设壮语文必修课,每周两节课,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实验,从而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常态化。
二是民族体育、音乐教学常态化。学校将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渗透在平时的体育、音乐教学中,明确规定学生的体育和音乐课必须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音乐内容,使之常态化。
三是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民族体育艺术节和“壮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壮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壮族迎客礼仪展示、壮族文化习俗宣传、校园民族文化教育成果展、壮族文化艺术展演、民族体育项目展示、品尝壮家美食、邀请专家开展壮族文化知识讲座等,使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四是举办比赛,以赛促学。学校在每年举办的校运动会和校迎春晚会上,还开设民族体育项目、壮族山歌、壮语歌曲、民族舞等比赛项目,奖励优秀师生,精选优秀节目参加市、区民族体育赛事,从而不断地激发师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体育和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特色教育成果显著
蒙公民族初中围绕“实施壮汉双语教学,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这一办学特色,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民族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校园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特色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以 “书香壮园”为主题,分别建成了一个 民族文化长廊、一个 “那”博物馆、一个全开放式的民族书屋、一个民族屏风、一个民族体育活动场等,同时出版《书香壮园》的系列壮文校本教材,不断推动民族文化校园建设常态化。学校2007年荣获广西民族语文工作集体二等功,2009年评为贵港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11年评为贵港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2015年评为覃塘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优秀学校,2016年,获覃塘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12月评为自治区校园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2017年评为自治区第一届文明校园。
二是示范基地,发挥作用。2015年10月,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成果展示暨观摩活动在贵港市召开,蒙公民中作为观摩活动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16年12月,评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共接待区内外均衡教育参观团和自治区及贵港市级领导等92批次到校参观考察和调研。2013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市教育局教育中心主任Janice Aubry,阿尔伯塔大学伍洲教授和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蒙元耀等多名专家学者专程到该校进行考察调研。
三是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学校致力于校园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助推了学校均衡教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1月6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发展督导检查组来到该校进行现场核查,一致认为学校民族特色办学理念独特,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双语教学成果好,社会公众满意度高。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